鄉下人
坦率地講,在沒有見過馮軍之前,我一直對他沒有什么好感。
翻開媒體的報道,幾乎如出一轍,一個模式,一張笑臉,既沒有什么新意,甚至一些文章看了之后更讓人費解,這個成天笑哈哈的家伙憑什么就成了中國的“愛國者”。論產品沒有什么強勢產品,論創新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創新,總讓人覺得有一種華而不實之憾。
基于這種情結,記者第一次與馮軍見面就很有戲劇性。
2008年8月1日,距第29屆北京奧運會開幕還有7天。這天晚上,記者參加了華旗公司在盤古大觀東南角舉辦的一個媒體沙龍。記者本打算是在這個聚會上采訪一下這位高舉“愛國”大旗的中關村旗艦人物,但到現場后發現,這里來的基本上都是朋友,互相之間大家都很熟悉,三三二二坐在一起交談,在這樣的場合提出采訪是不合適的。
記者在現場找了一把椅子坐了下來,更多的人則是選擇站著交談。不太大的現場,前方有一個小小的講臺,講臺旁邊有一根奧運火炬,大概是馮軍舉過的,有很多人拿著那根像征奧林匹克精神的火炬在講臺前拍照。氣氛十分融洽。
這時,從門口走進來一位男子,長得很像馮軍。記者心中一懔,這不是馮軍嗎?隨即將那位男子與掛在講臺邊馮軍的大幅照片進行了對比。記者懸著的心又放了下來,這人不是馮軍,顯然照片中的馮軍比這個男人皮膚要白,要帥氣得多。再者,這個男人穿著也很隨便。一條褲腿還皺皺巴巴的,皮鞋上都沒有擦,這那像大名鼎鼎的“愛國者”馮軍!倒像一個鄉下人。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此人脖子上還掛著一個招牌,有點像是參加此次聚會的出入證(事后才知,那是第29屆奧運會組委會頒發的特別通行證,可以無阻礙地出入任何場館,作為奧運語音培訓服務商,全球僅此一張),見人就點頭。記者心道:“可能是馮軍的哥哥或者親戚什么的”。
過了一會兒,主持人走上前臺,拿起話筒,隨意地講了幾句,接著就道:“現在請馮軍來講幾句”。
不可思議的是,不遠處的那位“鄉下人”一邊笑一邊走向了講臺,并作了一個簡短的開場演講。原來此人就是馮軍!
雖然那次聚會上沒有采訪成,但這位平易近人的“愛國者”還是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次握手
第二次采訪馮軍是2008年8月12日,北京奧運會已經開幕四天。地點,理想國際大廈的第11層,華旗愛國者總部。
由于約定的采訪時間是中午一點半,我比預定的采訪時間提前半小時就到了理想國際11層。到達華旗總部時,本不想打擾任何人,想到中午大家都要休息,加上自己又比約定的時間提前到了,但前臺小姐非要問我是干什么的。我只好如實回答“是來采訪的”,對訪立即接通了副總裁張永捷女士的電話。這樣,張總就先陪我在愛國者的樣品展示廳里轉了很久。很多代表愛國者科技與研發實力的新產品,的確讓記者體會到創新對于一個現代企業的意義。
由于馮軍在處理比較重要的公務,張總幾次前往馮軍的辦公室,回來時卻是不停地搖頭。我只好安慰她:“沒關系。做企業領導人都是這樣,不忙才不叫領導呢。”
據了解,自從華旗在移動存儲、錄音筆、MID、MP5、手機、網絡攝像機等方面取得長足進展后,華旗就一直成為業界關注的重點企業。尤其是愛國者妙筆、數碼相機等一批具有全球獨創技術的產品問世之后,馮軍本人也成了媒體追逐的“明星式”人物。“就在你來之前,就有近五十家媒體要求采訪他,其中一部分是境外媒體。而且,境外媒體都要求的單獨采訪。”張永捷說。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