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煤炭價格上漲而電價未能上調,造成電力企業經濟壓力過大。實際上電廠不愿意占用太多資金增加日常存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電廠負責人表示,去年以來,由于煤電企業頂牛嚴重,一些電廠并未與煤企簽訂當年的煤炭供應合同,一旦煤炭資源供應過緊,這些電廠缺乏電煤供應保障。
專家建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加大煤電價格體制改革,亟待建立煤電聯動的機制,以緩解發電企業的經營壓力和煤電之間的矛盾。另外,應建立煤炭庫存預警制度和東部地區的煤炭儲備制度,鼓勵推進煤電一體化戰略,進行資本層面上的深度合作。
同時,“大通道輸煤”的格局亟待改變。中國西部晉、陜、蒙、寧地區占已查明的煤炭資源儲量67%,而沿海地區和南方地區則集中了2/3以上的電力需求,每年幾億噸的外調煤炭給鐵路造成極大壓力;一遇到極端惡劣天氣等不可控制因素,電煤供應鏈條更顯脆弱。
“從根本上看,要調整電力建設布局,在煤炭資源富集地區建設坑口電廠,加大跨區域長距離電網建設,有效利用西部煤炭、風力資源。”南開大學濱海開發研究院周立群教授指出。
中國首個特高壓交流工程正式投運一年多以來,累計向“缺煤大省”湖北送電24億千瓦時,相當于輸入電煤近120萬噸。湖北省副省長段輪一表示,特高壓工程幫湖北解決了大問題。
僅1月份的頭20天,國家電網公司通過特高壓向湖北輸電就達到了約4億千瓦時,有效地彌補了湖北電力供應缺口。專家表示,如何依托日漸成熟的特高壓輸電技術,變“大通道輸煤”為“大電網輸電”,值得關注。(記者 孟華)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