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缺少共性技術平臺
據了解,目前,在風機零部件行業,尤其是緊固件行業,企業多以自身企業獨自進行技術研發進而產業化,缺乏共性技術研發平臺。
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機協會秘書長祁和生在接受《中國能源報》采訪時表示:“缺少共同的技術研究平臺確實是整個零部件行業所面臨的一個問題。目前,在零部件行業內,一般都是企業自身和研究機構合作,由此造成的技術壟斷、信息不共享對整個行業大發展是一個嚴重的制約因素。這是一個很難解決但又必須解決的問題。”
對于零部件行業來說,企業間既是對手,又是技術研發的合作伙伴。如果幾大零部件企業能夠聯合起來,并爭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產學研聯合,并爭取政府支持,進行產品技術研發,將會大大提高我國風電機組的設計制造水平。
隨著風電機組技術不斷提升,零部件企業不能坐等推出了新機型,才去研發配套產品。最好能與風電機組企業結成戰略聯盟,與主機企業同步研發,甚至研發超前配套緊固件。華銳風電總裁韓俊良說:“中國整機廠特別是大型整機廠的發展是近兩三年才開始的事情,而中國風電零部件的供應原來幾乎都是空白的。但中國的風電零部件企業具有快速反應的能力,未來2年-3年中國風能設備市場可能達到平衡。”行業呼吁國家政策扶持
從行業來看,中國目前的制造市場非常繁榮,零部件廠家也越來越多,很多大的行業企業都已進入這個領域,這些能量都將在未來的幾年內釋放。
2010年,國家明確了今后能源發展方向,在新能源產業的各子行業中,風電產業成為最大受益者,同時也將帶動風電產業鏈的上下游兩端,包括風電設備制造商和風電場運營商。在政策扶持下,未來風電的市場空間不斷擴大,為風電設備制造商提供了更廣闊的盈利和發展空間。在風電整個行業可以享受政策帶來的好處時,風電零部件行業好象是被遺忘的,國家并沒有給予風電零部件企業類似風電整機供應商和風電場運營商的扶持政策,這多少讓零部件企業有些焦急。
在2009年舉行的中國國際五金展會上,記者觀察到很多資金充足、有實力的五金企業都提到過希望投產風電機組零部件產品。但是,企業目前所要面臨的不是缺乏資金的困惑,而是國家并未對其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
風電設備制造業發展良機顯現,但是離開國家在財稅、自主創新等政策的支持是不行的。至今,國家在零部件行業并未出臺相關的鼓勵政策,也成為制約風機國產化速度跟不上風電場的建設速度,產能提不上去的重要原因。
對此,張奕呼吁,相對國家給風電整機設備商與風電場運營商的優惠鼓勵政策,希望國家對風電零部件企業也能出臺相應地優惠措施,適當減免企業稅收,以及出臺鼓勵零部件企業發展的相關優惠貸款政策,促進風電零部件行業擴大產能、提高技術含量,以滿足國內外風電的快速發展,確保風電零部件行業在發展良機之時不滯后于整體風電行業的發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