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能源產業中最成熟的發電細分產業,風電行業在國內外都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中國更是連續三年實現新增裝機容量翻番,并突破了千萬千瓦大關。
風電的快速發展必將帶來作為其上游產業的風電設備制造和風電運營兩個環節的迅速發展。在風電設備制造領域又可細分為風機零部件制造和風機整機制造,風機零部件是整個風電行業最基礎的產業,其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整個風機的安全和使用壽命。在風機國產化的大趨勢下,國內風電零部件的產品是否追得上風電的快速發展呢?記者日前采訪了相關專家與行業內主要企業負責人。
產能擴張成趨勢
2008年中國風電已經突破1000萬千瓦,展望以后的市場發展形勢,2010年很有可能達到2500萬千瓦;2011年完成3000萬千瓦的目標。因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未來,與風電行業息息相關的中國風電裝備制造業的情況較為樂觀,產能擴張是大勢所趨。根據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的判斷,2012年中國風電裝備制造能力將達到1000萬至1500萬千瓦,可以滿足國內風電市場的需求。中國將成為世界主要的風電裝備制造基地,向美國、歐洲等地區出口,成為新的國內產業出口力量。
賽迪顧問能源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路琨在接受《中國能源報》采訪時說:“風機零部件制造環節,發電機、葉片、齒輪箱的產業化發展進程較好,這也是國產化率最高的幾種主要部件。目前,部分外資企業也已經開始大批量采購國產零部件。風電各零部件制造企業均在積極擴大產能,以滿足國內外的需求,但是,國內風電行業研發進度的提速,國產零部件的產能發展不能跟上風電發展速度將會成為整機企業發展的瓶頸。”
北京金風科技(002202)總裁武鋼認為,在中國,零部件供應依然是一個瓶頸問題。國內一些新的進入者考慮到產業風險,在發展上也要有一個試驗周期,一般是先開發樣機,然后再小批量生產,最后待產品和技術成熟之后再逐步量產,這些都制約了零部件企業產能的快速增加。
未來幾年是檢驗關鍵期
在風電設備制造企業在急速擴張的同時,也暴露出許多產品質量問題。由于是整機制造企業和零部件制造企業控制產品質量的手段較低,部分產品批量投產后,性能不穩定。曾有一些零部件企業的產品在試運行階段和交付業主后均出現過質量問題,也為此付出不小的代價。所以,穩定可靠的風電設備及其維修維護能力的提高將是影響中國風電發展前景的重要因素,今后2至5年是考驗中國風電裝備質量的關鍵時期。
技術難度較高的大直徑螺栓研發一直是風電零部件行業難題。上海金馬高強緊固件有限公司總裁張奕在接受《中國能源報》采訪時表示:“僅螺栓產品來講,我們的產品是可以滿足國內的風電發展需求的,國內螺栓標準也是高于國際標準的。近日,我們為華銳風電提供的2臺80米塔筒的螺栓與2臺90米塔筒的螺栓,其直徑達到64毫米。螺栓直徑大,技術難度就高,我們依靠國內幾大研究機構平臺,大直徑的螺栓難題我們已經攻克,產品技術質量達到國內外領先。目前,國外的企業也是大量地采用國內的零部件。”張奕還自信地表示:“金馬是2003年開始研發,2006年開始大批量的生產風機螺栓。
和其他進入風電行業的企業一樣,都是這幾年相繼進入風電市場的,但質量是完全可以滿足風機在野外惡劣條件下的考驗。金馬公司成立1970年,之前生產的螺栓被廣泛用于大橋、鐵路的建設,從這一點也足以說明國內零部件是可以經受時間的考驗的。”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