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推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支持企業強化技術創新和管理,增強綠色精益制造能力,大幅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水平。持續提高綠色低碳能源使用比率,開展工業園區和企業分布式綠色智能微電網建設,控制和削減化石能源消費量。全面推行循環生產方式,促進企業、園區、行業間鏈接共生、原料互供、資源共享。推進資源再生利用產業規范化、規模化發展,強化技術裝備支撐,提高大宗工業固體廢棄物、廢舊金屬、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綜合利用水平。大力發展再制造產業,實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在役再制造,推進產品認定,促進再制造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四是積極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支持企業開發綠色產品,推行生態設計,顯著提升產品節能環保低碳水平,引導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建設綠色工廠,實現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
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發展綠色園區,推進工業園區產業耦合,實現近零排放。打造綠色供應鏈,加快建立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導向的采購、生產、營銷、回收及物流體系,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壯大綠色企業,支持企業實施綠色戰略、綠色標準、綠色管理和綠色生產。強化綠色監管,健全節能環保法規、標準體系,加強節能環保監察,推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制度,開展綠色評價。
3.綠色制造領域的典型性實踐
這是重慶涪陵白濤至石柱王場的大口徑高壓力頁巖氣外輸管道的重要節點——重慶頁巖氣涪陵增壓站工藝裝置區
河北保定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員工在車間生產線上工作
1.以杭州、連云港等為代表的技術研發類鼓勵政策
全面推行綠色制造,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技術進步和創新仍將是決定性因素之一。技術研發類鼓勵政策就是通過突破綠色設計、節能減排工藝、綠色回收資源化與再制造、綠色制造技術標準等關鍵共性技術,來實現技術、標準、產業協同發展,進而推動制造業綠色發展。《綠色制造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提出要面向汽車、機械、家電、流程工業等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以及廢舊家電與電子產品拆解與資源化、裝備再制造等循環經濟新興產業需求,開展綠色制造基礎理論和共性技術研究、典型綠色新產品、新工藝、新裝備研制。《中國制造2025》也強調,全面推進鋼鐵、有色、化工、建材、造紙、印染等傳統制造業綠色化改造,需加快新一代可循環流程工藝技術研發,大力開發推廣具備能源高效利用、污染減量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功能的工藝技術。
杭州市在全面推行綠色制造時,堅持以綠色技術研發為突破口。《關于加快推進杭州市智能制造促進產業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就指出,全面推行綠色制造,要加大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的研發力度,加快制造業綠色改造升級。江蘇省圍繞開發固體廢棄物智能化分揀、智能化除塵、大氣污染防治、污
水處理等節能環保裝備,通過重點推動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建設,推動有條件的企業海外研發機構建設,積極搭建綠色智能制造平臺,發展綠色制造技術。連云港市在發展綠色制造技術時,堅持“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原則,充分發揮軍工企業技術優勢,加強與民用技術的轉移對接,推進軍民結合型產業發展。
2.以無錫、成都、天津等為代表的技術改造類鼓勵政策
通過技術改造鼓勵地方企業進行綠色制造是實施綠色制造工程的有效措施。國家工信部等部門在加快推進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以技術改造建立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如在全國全面推廣具備能源高效利用、污染減量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功能的工藝技術,積極采用高效電機、鍋爐等先進設備,用高效綠色生產工藝技術裝備改造傳統制造流程等。
在各地的做法中,無錫市通過合同能源管理助力企業節能減排的模式值得借鑒。2015年無錫市針對全市329家重點用能企業開展中央空調、工業窯爐、余熱余壓、
綠色照明、電機五大節能改造潛力進行深入調研,從而梳理出重點合同能源管理項目,通過減少的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項目全部成本的節能業務方式,推動企業實施綠色生產。例如無錫軍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幫助企業實施節能改造的公司,其為綠點科技無錫工廠制定的節能計劃中,將照明設備改為
LED燈、將中央空調進行改造,為企業節省了大量的資金成本,僅對中央空調系統實施節能改造,就使節能率接近30%,每年至少能節省1600萬度電。
成都市通過一系列的財政補助政策,在推動企業技術改造、清潔生產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圍繞成都市工業“1313”發展戰略,電子信息、軌道交通、汽車等行業將得到優先支持,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產業將加快發展,冶金、食品,建材、輕工產業將優化發展。為大力推進清潔生產、提高綠色發展水平,企業技術改造最高可獲千萬補助。
天津市通過重點企業、重點領域的試點與示范,逐步推廣技術改造。例如通過積極開展靜電除塵、布袋除塵試點,大型煉化企業率先完成煉化裝置脫硫改造;重點鋼鐵企業完成燒結機脫硫除塵改造;水泥等企業完成生產型脫硝治理。再例如在鋼鐵行業大力推廣中溫低壓發電技術,在企業開展試點基礎上,逐步在全行業推廣;加快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在化工、鋼鐵、建材行業建立一批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工程,構建物質能力充分循環利用的生態工業系統,建立循環經濟鏈條,降低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的排放水平;積極發展再制造產業,以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大型工業設備、電機等產品及關鍵零部件為重點,建設一批再制造示范工程和示范基地,促進再制造產業規模化發展。
3.以長沙、昆明、廣東等為代表的集群綠色發展類鼓勵政策
在推動園區或集聚區企業開展綠色制造方面,做處比較成功的是長沙經濟開發區。長沙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對獲得各類環保認證的園區企業,都將參照相關標準享受獎勵政策,目的是通過鼓勵企業的集聚,形成綠色制造的產業集群,帶動整個綠色制造工程的全面實施。例如上海大眾長沙工廠獲得國家綠色建筑設計標識(Green Building Design Logo)三星認證,且工廠的節能環保設施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后,長沙經濟開發區參照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政策,按該工廠節能環保設施和設備總投資的5%,給予企業1800萬元補貼。
昆明市和廣東省通過開展循環經濟建設,來推動重點園區綠色發展。昆明市大力推進工業園區發展循環經濟,推進生態化改造,推進綠色制造和低碳技術的運用,通過工業循環經濟工作,加強資源的節約使用和循環利用,助力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建設。廣東省每年從省節能循環經濟專項資金中安排一定的專項資金,支持重點工業園區(包括依法設立的各類開發區、高新區、省產業轉移工業園、產業聚集區等),通過建立完善資源消耗和回收資源再生利用統計制度,以及加快推廣應用循環經濟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等,建立循環經濟試點,并提出到2015年培育20個省循環經濟工業園、30個循環經濟產業基地(包括“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再制造試點單位等)。
4.以江蘇、云南等為代表的綠色制造體系構建類鼓勵政策
依照《中國制造2025》,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必須構建“4+2”綠色制造體系。其中,“4”主要指開發綠色產品、建設綠色工廠、發展綠色園區、打造綠色供應鏈;“2”主要指的是壯大綠色企業和強化綠色監管。在這方面,江蘇和云南均有一些好的做法。
江蘇省構建綠色制造體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通過在重點行業采用綠色技術和設備,形成重點示范工程。如實施再制造示范工程,支持企業開展汽車發動機、變速箱、發電機等零部件再制造和工程機械、工業電機設備、機床、礦采機械、鐵路機車裝備、船舶及辦公信息設備等再制造。二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和實施稅收優惠政策。如對符合智能化、綠色化改造鼓勵方向的項目,免征相關建設類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等。三是實行差別化資源價格政策。
云南省構建綠色制造體系的亮點在于通過示范項目帶動,全面推進各行業各領域綠色制造和低碳發展。例如全面推進建筑、交通、商業、農村、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降耗;加快形成節能管理、執行監管和節能服務三位一體的節能管理體系等。
(劉朋、周源、孔德婧,周源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劉朋、孔德婧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后)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