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估計,通過在建筑和工業領域全面實施能效提升技術,并積極在工業領域回收和利用廢棄物和副產品,中國在2030年電力需求和煤炭需求將會各降低10%以上。通過大規模增加對清潔能源技術的投入,如核能、風能、太陽能和水力發電,中國可以不再依賴煤炭作為發電的主要能源。到2030年,對煤炭的依賴程度將從目前總發電量的81%降低到34%。
與此同時,循環經濟與綠色經濟意味著中國投資結構的巨大轉折。根據相關數據估算,從現在到2030年,每年還需平均投入高達近2萬億元人民幣投資,才能有效部署必要的綠色技術,其投資相當于中國同期GDP的1.5%至2.5%。顯然,如果中國堅定不移地發展循環經濟與綠色經濟,既可以形成新經濟增長點,又可以解決當前金融體系流動性過剩問題,在中國較高的儲蓄率背景下,尋求新的可盈利投資方向。
循環經濟發展需要金融政策 工具與金融市場多層次組合
主持人:6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七項重點工作之一就是“進一步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循環經濟和綠色經濟”。而任何結構調整都需要要素投入先行,資本投入的結構性變化才能導致相應產出結構和行業結構的變遷。那么,下半年以及未來一段時期以內中國實現循環經濟和綠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亟待哪些制度保障?
陸磊:首先需要金融資源投入給予保障。一是運用貨幣與信貸政策對循環經濟和綠色經濟崛起提供激勵。面向循環經濟發展的金融投入首先應該在利率優惠、專項再貸款支持上實現政策引導。特別是對于在短期內不具備較高盈利能力的循環經濟項目,應該鼓勵、引導項目投資機構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和銀行間市場的企業債券及金融債券。
二是著力于現有金融工具為循環經濟和綠色經濟提供可靠的資金保障。2009年第一季度,商業銀行貸款占非金融部門融資的95%,而2008年同期僅為89%,信貸占融資的比重在全年必將突破95%。問題是,傳統實體經濟部門的利潤下滑已經意味著極高的信用風險,商業銀行亦必須尋找安全可盈利的信貸投放增長點。有理由相信,如何動員商業銀行信貸資金進入循環經濟是中國能否真正發展循環經濟的根本問題,也是金融部門實現可持續增長,確保流動性、安全性、效益性的根本出路。
三是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特別是私募股權投資市場。新興產業往往與商業銀行信貸不相符合,只有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特別是在國內主要金融中心城市發展產權交易市場和私募股權投資,以風險投資的方式把社會資金動員到新興循環經濟領域,才能推動循環經濟部門的快速增長。
綠色崛起 從農村金融做起
主持人:我了解到你是廣東省粵東北山區梅州市“綠色崛起”戰略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小組的組長。這個試點的意義何在?你認為農村金融的合理安排會對綠色崛起起到怎樣的作用?需要排除的障礙有哪些?
陸磊:循環經濟是現代經濟的一方面,綠色經濟則是經濟增長的又一環節,核心突破口是農業可持續發展。我們關注真正的綠色產業崛起,就必須把目光投放到農村金融領域。廣東梅州試圖在不破壞青山綠水的前提下,實現農村金融體系的改革與創新,其出發點在于,農村金融的合理安排可以實現綠色崛起。在操作中,以下幾點必須重點關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