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環保大時代 市場機遇待捕捉
發布時間:2015年3月10日 來源:網易財經
2015年是十三五的開端,新一輪的大規模投資、新的商業模式將從此開始。華泰證券認為,"十三五"是一個完整的周期,是習總書記推動生態文明治理落....
同時,自下而上看,關注企業產業整合與擴領域拓展的標的。
水務項目盈利能力提升
1、水權交易啟動
2014年7月份水利部發布了《關于開展水權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在7個省區開展不同類型的水權試點工作,力爭用2-3年在水資源使用權確權登記、水權交易流轉、相關制度建設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水權交易在我國從21世紀初就已經開始嘗試,發展至今有過很多實踐和政策,不過一直沒能大規模實施。實施水權交易制度依然有很多困難,制度建設不完善、水權確認難度大、水權交易市場亟待建設都是目前需要解決的。結合之前國家的相關水政策,水資源市場化勢在必行,水權交易是實現水資源市場化的重要手段。《通知》的發布對水權交易的發展具有巨大推動作用,有望引領新一輪發展。
2、水權交易可助"開源節流"
水權交易使得水權成為可以流通的市場資源,市場化機制將會實現水資源配置最優化,從而達到節約用水、提高社會效益的目的,也將促進非常規水(如再生)的發展,起到"開源節流"的作用。同時,隨著階梯水價的落實,常規水價格的上漲,也將促進用水單位選擇"開源節流"。
在水權交易制度下,一旦地方或者企業用完了自己的配額,將會向其他水擁有者購買水權或者使用非常規水,例如再生水、海水淡化等,這都將促使企業增加用水成本,有利用推進水的資源化。同時,具有再生水資源的污水處理公司,有望通過水的流轉獲得額外收益,其資產價值有望提升。同時,水權交易也有望促進水的市場化進程,促進水資源提價,將利好整個水務板塊。
3、"水十條"臨近,水處理產業投入保持高增長
由環保部編制的《水污染防治計劃》即將出臺,預計新增水污染治理投資2萬億,根據國家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國家信息中心的分析預測,"十一五"、"十二五"我國的污水治理投入合計分別為1.06萬億、1.40萬億。基于水十條,我國預計"十三五"污水治理投規模將超2萬億,較"十二五"增速達到42.86%。水十條的頒布,將催生巨大的污水處理市場機遇。
4、PPP模式推行解決項目融資問題,項目落地加速
近期,國務院頒布了《國務院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明確將積極推動社會資本參與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建立健全PPP模式,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污水處理等市政基礎設施項目。
PPP的概念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礎設施一種項目融資模式。在該模式下,鼓勵私營企業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通過這種合作方式,合作各方可以達到與預期單獨行動相比更為有利的結果。狹義的PPP是指政府與私人部門組成特殊目的機構(SPV),引入社會資本,共同設計開發,共同承擔風險,全過程合作,期滿后再移交給政府的公共服務開發運營方式。
廣義PPP模式包括了環保行業常見的BOT、BT等運營模式。與BOT相比,狹義PPP的主要特點是,政府對項目中后期建設管理運營過程參與更深,企業對項目前期科研、立項等階段參與更深。政府和企業都是全程參與,雙方合作的時間更長,信息也更對稱。
監測先行 "智慧環境"成趨勢
1、環境監測進入全面推進期
我國環境監測起步較晚,從20世紀70年代才開始,以系統的環境監測體系建設為最初的起點,發展緩慢,近兩年由于霧霾等因素驅動,才進入快速發展期。截至2010年,全國環保系統已建立2587個環境監測站,基本形成了國控、省控、市控三級為主的環境質量監測網,但從覆蓋面、設備智能化層面看,還是處于非常低的水平。
2012年我國環境監測儀器行業共銷售儀器27195臺,實現銷售總額44億元。其中煙氣類監測設備占33%,水質監測占45%,空氣類監測占12%。前兩者均為污染源監測,總和達78%。目前,環境質量監測設備投資仍處于極低水平;同時,從污染源監測角度看,主要以單一污染源監測為主,已無法適應目前的多污染源管控的高標準要求。在新的環保政策和監測技術標準下,存量設備更新升級,新增設備市場擴容在即,行業進入全面推進時期。
2、加強監管監測執法
2015年1月1日,新環保法正式執行,明確提出"建立監測網絡和監測數據信息體系";同時,新環保法增加了按日計罰,上不封頂、查封扣押、行政拘留等條款,強調違法處罰和環保執法力度,提升了監測數據的重要性和排污企業的安裝動力。在依法治國,對各類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的環境監管主旋律下,加快監測網絡和監測數據信息體系的建設將奏響第一曲。
3、行業步入發揮市場機制新階段
另一方面,碳排放權、排污權交易工具穩步推進,試點地區從機制和規則建設到交易平臺建立均陸續完成。其中,根據《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4年度報告》,截至2014年10月底,我國7個試點省市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共交易1375萬噸二氧化碳,累計成交金額突破5億元;配額拍賣合計成交量1521萬噸,共7.6億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有望在2016年開始運行。同時,我國排污權交易從2007年開始試點,截至2013年底,共有11個省市開展試點,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金額累計將近40億,到2017年底將基本建立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為全面推行奠定基礎。
隨著排污權交易、環境稅等工具的逐步完善,我國環境行業已步入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靠機制倒逼污染控制的新階段。在此基調下,環境數據與容量的有效測定是一切的前提。監測行業將迎來高速發展的新契機。
環境空氣質量監測:2012年,環保部出臺《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對重點城市國控點位新增細顆粒物(PM2.5)、臭氧、一氧化碳三項監測指標,規劃分三階段階段在338個城市,新建1436個國控監測網點。目前,前兩階段的建設已合計完成190個城市,945個監測點位;國控網建設已進入第三階段。根據《國家環境空氣監測網建設項目申報技術指南》,按照平均每個點位需96萬元,每3個點位配備1套備機,我們估計14-15年將有6.4億元市場空間。
5、水質環境質量監測
根據2014年國家重點監控企業名單,其中廢水企業和污水處理廠分別有4001家和3606家。按照水質監測設備平均6-8年的更換周期和每年新增300臺的需求估算,污染源水質監測設備市場空間約為7.5億/年。
整體來看,隨著《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出臺在即,水質監測板塊有望受到刺激;其中地下水監測網絡建設帶來的設備需求將成為主力,年市場空間約為25億/年。
6、百億新市場開啟在即:VOCs+重金屬監測
重金屬:我國尚未系統開展重金屬的污染源排放監測和環境質量檢測。根據《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我國將推動重金屬污染環境監測能力,對重點區域配置空氣、地表水重金屬自動監測儀器。隨著規劃的推進,有關企業安裝重金屬監測設施的需求將增加;考慮14410家國家重點監控企業中,重金屬企業占2771家,按目前120萬/臺的價格計算,短期市場空間達36億。長期來看,按污水排放污染源4000臺需求,燃煤機組4000臺需求,流域水質監測2000臺需求估算,未來隨著重金屬監測建設的接棒,將打開超百億的新市場。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