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鈷60事件”引出“輻照”食品之惑
輻照,一種新的滅菌保鮮技術,糧、蔬、果、肉、調味品、中藥等領域均已應用,我國相關食品產量已占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 然而,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輻照”一詞還相當陌生——
新聞背景
河南杞縣“鈷60事件”
河南省開封市杞縣利民輻照中心于1997年成立,業務是用鈷60放射源對方便面調料包、辣椒粉等進行輻照滅菌。放射源通常被放在墻壁厚達2米的水井輻照室內,用時提出,用完放回。
2009年6月7日,中心輻照裝置運行時貨物意外倒塌,導致放射源保護罩傾斜,鈷60放射源被卡住,無法回到水井中。
6月14日15時,由于放射源的長時間照射,接受輻照加工的辣椒粉自燃。24時,火勢得到控制。
7月12日開封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相關情況:安全無事,正在處理。
7月16日環保部發布通告,卡源事故不會造成環境污染。
7月17日有謠傳稱輻照中心鈷60將爆炸,致使許多群眾逃離家鄉,前往附近縣市“避難”。當地政府隨后召開新聞發布會,專家出面辟謠,警方抓獲5名造謠者。大部分群眾返回家中。
怎樣讓大蒜不生芽、中藥丸不生蟲、方便面調料包不變質?
答案之一是——進行輻照。
從6月7日,裝有鈷60的放射源無法正常回到鉛井內,到目前仍未公布此次故障最終解除的確定時間——河南杞縣利民輻照中心不但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成為了新聞熱點,也把“輻照技術”這個陌生的專業字眼帶到了公眾面前。
隨著輻照技術的應用范圍浮出水面,人們不禁發問,我們日常食用的哪些食品是經過了輻照的?放射性物質輻照過的東西人吃了安全嗎?
中國輻照食品已占全球總量1/3
北京消費者李先生在瀏覽河南杞縣利民輻照中心“鈷60事件”新聞的時候,發現了一個以前他從來沒有注意過的現象,那就是,鈷60照射的物品竟然包括自己日常吃的辣椒粉。
“一個縣不僅有存放放射性物質的輻照廠,而且竟然輻照辣椒粉、大蒜、甚至方便面的調料包,而我和我周圍的人竟然都是第一次知道。”李先生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那我除了要關心輻射源的管理會不會出問題以外,可能更要關注那些被輻照的食品對我是不是安全了。可是我查了很多資料,卻很難有一個很清晰的答案。”
媒體資料顯示,在河南開封,杞縣是第一人口大縣,同時也是地域大縣和農業大縣,盛產大蒜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因花生、大蒜、棉花等農作物在保存一段時間后會發芽和易生蟲等,其產品在國內市場一度受到很大沖擊。1997年,民營企業“杞縣利民輻照廠”投入運行。該企業的“輻照作業”,主要就是對大蒜、花生、棉花、方便面調料包、辣椒粉、中藥材等進行輻照滅菌。
“能夠長期保存并且不希望發生變化的食品,目前已經越來越多地應用輻照技術進行處理了。”現已退休的中國疾病控制中心輻射安全所(原衛生部工業衛生試驗所)原所長王作元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比如大蒜,輻照以后就不會發芽了,而且保存的時間要長得多;我們現在吃的中藥丸也很少看到長蟲子的現象。要獲得這些成果,一個重要的技術應用就是輻照技術。”
據王作元介紹,食品輻照技術是20世紀發展起來的一種滅菌保鮮技術。它是一種輻射加工技術,運用γ-射線的照射對食品進行加工處理,在能量的傳遞和轉移過程中,產生強大的理化效應和生物效應,從而達到殺蟲、滅菌、保持營養品質及風味和延長貨架期的目的。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