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核公司有關人士透露,我國將江西彭澤、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寧列為我國首批推進的三座內陸核電站。目前,這三個核電站正在為誰能夠成為國內首座內陸核電站而“暗中較量”。
在專業人士看來,在眼下風電、光伏發電都受制于電網輸送這條“短板”的情況下,核電將擔當起實現低碳目標的重任。國家向上大幅調整核電發展規劃目標,也彰顯出對核電的厚望。
核電建設加速,使核電設備市場的“蛋糕”迅速膨脹,核電設備商喜上眉梢的同時,也面臨批量供貨能力的挑戰。如何能在搶奪市場和保證質量上實現雙贏,將考驗每一家試圖“掘金”核電設備市場的廠商。
算賬:
實現低碳目標核電挑重擔
國家主席胡錦濤去年提出,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這一表態實際相當于給幾大清潔能源產業“規定”了2020年的發展目標。
專業人士表示,由于目前水電的占比已經超過15%,因此上述15%的比重應該是指非化石能源中的非水電能源。由于光伏、生物質能發電的規模太小,要實現目標主要依靠核電和風電兩大清潔能源的貢獻,經測算,風電到2020年需要完成約1.5億-2億千瓦裝機容量的任務,同時要保證電量能夠被電網順利接納。
然而,國家電網有關人士日前表態稱,到2020年,1億千瓦的風電裝機容量就將挑戰電網企業的最大的輸送承受力。這意味著,剩余的風電很可能“發出送不出”,而要完成15%的目標,核電不得不填補這個“缺口”。
聯訊證券投研中心的黃平表示,相比風電和太陽能等其他新型能源而言,我國核電技術更為成熟,發電成本更低,目前而言,只有核電具備大規模替代傳統能源的實力,是最理想的低碳能源。
《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顯示,到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爭取達到4000萬千瓦,在建核電容量應保持在1800萬千瓦左右。然而,這個目標早已被高速發展現狀刷新。一個被業內專家廣為認同的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核電運行裝機容量約為6000萬千瓦,在建核電容量在1000-2000萬千瓦左右。
核電實際建設速度也使得上述目標并不遙遠。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張華祝表示,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在建核電機組最多的國家。
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專家委員會研究員沈文權表示,按照目前核電裝機增速,2020年實現6000萬千瓦的目標應該是不成問題的,但最終能源局確定的規劃目標可能會比預期稍微低一些,為發展留有一定的余地,畢竟目前國內核電設備的供貨能力還需要相關企業努一把力。
現狀:
內陸核電興起挑戰設備供應力
中電投江西核電有限公司2月23日表示,爭取省內的彭澤核電項目成為我國內陸首座開工建設核電站,并在年內實現獲得項目核準并開工建設。2007年,國家發改委把彭澤核電站項目納入了國家規劃。
如今,國家核電規劃又添“后備軍”。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關人士日前透露,浙江龍游、遼寧徐大堡、江西吉安三個核電項目被列入國家核電規劃。眼下,我國核電開發已經從東南沿海逐步深入內陸,首批開發地區將圍繞長江流域,未來還將向更多適宜地區擴展。
沈文權表示,首批選擇長江流域作為內陸核電開發重點區域的原因,一是該地區水資源豐富,二是該地區幾個省份長期以來能源偏緊張,建設核電以緩解缺電之苦。內陸核電廠是成熟的技術,與沿海核電廠比較,在技術要求上沒太多區別,美國和法國的核電廠首先在內陸建設,現在有70%和63%建在內陸,我國出口巴基斯坦的核電站也建在內陸。但內陸廠址在地域和水域上往往不如沿海那么開闊,因此,政府決定我國內陸核電廠都要采用安全性更好、布置特別緊湊的AP1000技術。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