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專家預計,到2020年,我國核電總投資估計將超過7000億元。目前,我國新開工建設核電站8個,核準規模3140萬千瓦,在建核電規模2067萬千瓦,占世界在建核電機組的30%以上。
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國核電建設進入“快車道”,這一方面將有利啟動國內的核電設備市場,另一方面也給這些企業帶來了巨大挑戰。
專家認為,我國核電發展目前面臨的瓶頸有兩個,一是國內設備商的批量化供貨能力,二是人力資源的培育。而前者考驗著國內設備商的綜合實力。
據了解,我國的核電關鍵設施以往多數依靠國外進口,然而,近期隨著我國核電建設步伐的加快,再繼續依靠進口,一方面不能滿足需要,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設備國產化率的提高。沈文權表示,如果國內的設備能夠迅速完成進口替代,核電建設的成本也將大大下降。
前景:
設備商大舉布局提高國產化率
有了政策護航,核電相關產業在投資者眼中也卸去了昔日的神秘面紗,成為理想的“淘金”樂園。盡管國內核電站的核島設備和常規島設備主要還是上海電氣、東方電氣和哈爾濱電氣三大集團占絕對優勢,但核電產業的確定性前景令投資者難擋誘惑,以各種方式爭相“分羹”。
2009年,華東數控與德國希斯莊明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威海華東重工有限公司,生產核電發電設備的大型零部件等,就此加快向核電設備制造領域戰略轉型。深南電A2009年12月28日公布,公司擬出資3.48億參與組建江西彭澤核電項目公司。
而于今年2月新上市的新股中國一重和二重重裝也帶有濃重的核電概念,業務均涉及核電鍛件改造項目及進口核電設備替代等業務。
在企業聞風而動的同時,政府也在力推設備產業的快速發展。國資委有關人士介紹說,在核電設備和產品制造領域,我國組建了世界首家AP1000鋼制安全殼和模塊生產廠;組建鋯業公司,成立核級鋯材研發和檢測中心,將徹底改變現階段我國核級鋯材全部依賴進口的歷史。
技術方面,我國現在采用的二代核電技術已比較成熟,從美國引進的三代核電技術(AP1000)比二代技術安全性更高,目前在做依托項目。專家認為,通過對三代核電技術的引進,將完善核電產業鏈,提升國內核電設備商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力。
沈文權表示,出于對核電廠安全運營考慮,國產核電設備還是需要在設備質量和穩定性上下功夫,這一點需要國內核電設備商在大力擴張產能時要特別注意理性和扎實。
黃平表示,我國核電設備相關上市公司將長期受益于核電建設進程,如盾安環境、 煙臺冰輪以及 哈空調,此外,具有中核集團背景并在核閥門領域具有絕對優勢的 中核科技也將明顯受益。
日信證券研究員祖廣平表示, 蘭太實業生產快中子反應堆所必需的冷卻劑核級鈉,擁有很高的技術壁壘優勢;方大炭素產品可用于目前廣泛運行的石墨反應堆中;東方鋯業的鋯產品作為核燃料包殼材料,在所有反應堆中不可缺少。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