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前不久,財政部公布了由該部和科技部共同出臺的《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辦法規(guī)定,將以財政政策鼓勵在公交、出租、公務、環(huán)衛(wèi)和郵政等公共服務領域率先推廣使用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對推廣使用單位購買節(jié)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助。隨《辦法》一并公布的,還有具體的補助標準。
至此,關于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另一只鞋子,終于聞聲落地。
如果說隨著奧巴馬新政實施,新能源成為2009年世界經濟新寵的話,那么在大洋彼岸的中國,這位新寵的掌上明珠,便非新能源汽車莫屬。2009開年以來,關乎新能源汽車的新聞,呈除夕煙花之勢,此起彼伏,精彩異常。
先是在2008年歲末,北京福田新能源汽車設計制造基地掛牌,北京市公交集團與福田汽車簽訂了800輛混合動力城市客車整車及底盤的采購協議。
一個月以后,“十城千輛”電動汽車啟動儀式在武漢舉行。這項由科技部和財政部共同啟動的電動汽車示范應用工程,計劃在3年內每年發(fā)展10個城市,每個城市在公共領域推出1000輛新能源汽車開展示范運行,力爭使全國新能源汽車的運營規(guī)模到2012年占到汽車市場份額的10%。
緊接著的1月1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汽車產業(yè)和鋼鐵產業(yè)調整振興規(guī)劃。新能源汽車成為此次車市振興規(guī)劃中的亮點,會議強調“以新能源汽車為突破口,加強自主創(chuàng)新,形成新的競爭優(yōu)勢。”
而在去年國家發(fā)展與改革委公布的第164批《車輛生產企業(yè)及產品公告》中,共計有7款包括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動力的新能源車型名列其中。7款汽車同時登臺,還尚屬首次。
伴隨著新政策的出臺,越來越多的廠家紛紛上馬新能源汽車項目。據統計,國內至少有30家客車企業(yè)已涉足新能源車研發(fā);轎車方面,六大汽車集團以及奇瑞、吉利、比亞迪都爭相研發(fā)新能源車,企業(yè)數量總計超過40家。
一場有關新能源汽車的盛宴,看似已經到來。
然而,之所以在汽車面前冠以“新能源”三個字,就證明這種汽車無法逃脫新能源的根本困境:高企的價格。
先看公車領域,以武漢為例,此次首批投放的100輛混合動力公交車,每輛成本80萬元,比普通公交車高出約35萬元。而北京預計投放的800 輛混合動力交車,采用進口鋰電池,價格也比普通公交車貴出50 萬元,而且每三年要更換一次電池組,這另需10 萬元。如此高企的價格,即便有國家每輛20萬至26萬元的補貼,余下的部分對地方政府和相關單位而言,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私家車更是如此,價格高、車型少,是掐在新能源私家汽車脖子上的兩只巨手。早在2005年12月,世界首款批量生產的混合動力轎車豐田普銳斯就正式在國內上市銷售,作為全球銷量已過百萬的新能源轎車,2008年在國內銷售卻不足900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