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浙江首套二氧化碳在線監測系統在湖州投入運行,通過國網
新能源云數字經濟平臺碳實測模塊接入首個大型火電廠,實現了華能長興電廠碳排放的實時監測和精準計量。碳排放核算是準確掌握碳排放變化趨勢、有效開展各項碳減排工作、促進經濟綠色轉型的基本前提。
“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云碳實測應用上線具有重大意義,為精準化控制碳排放提供了新的路徑,有助于打通`煤-電-碳'鏈條,解決從能源控制到碳排放控制”,國網湖州供電公司總經理王函韻介紹。
碳排放量的核算主要有兩種方式:碳計量、實測法。碳計量按核算方法來看,主要包括排放因子法和質量平衡法,碳計量是適用范圍最廣、應用最為普遍的一種碳核算方法。但隨著對碳核算精度要求的不斷提高,采用碳計量的劣勢逐漸暴露:監管部門收集管理碳排放活動數據的難度明顯提升,誤差較大,估算結果可靠性還有待提高。在2020年12月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中明確指出,重點排放單位應當優先開展化石燃料低位熱值和含碳量實測。相對傳統的質量平衡法、排放因子法,實測法通過數據在線實時直采,測量結果直觀及時。
發電企業作為重點排放單位,通過建設新能源云碳實測模塊,構建CO2 排放數據信息平臺,形成統一規范數據系統,真實反映碳排放量,有效減少人為干擾、計算模型等因素影響,為建立成熟的碳排放核算體系和碳交易市場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為構建基于碳排放實時測量的調度交易、政府服務、核查核算、綠色金融、企業社會責任等綜合結果提供數據支持。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