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域土地資源緊縮,向海域尋求清潔能源是廣東的戰略性轉折。國家嚴控火電項目,核電開發受地理環境約束不小,“廣東水電開發已經基本結束,太陽能雖是潛在增長點,但成本過高,難以普及,就技術而言,風能具備大規模開發的成熟條件。”廣東省發改委主任李妙娟表示。
“廣東沿海地區風力資源較好,汕頭近海地區年平均風速可超過8米/秒,風力資源最佳。”廣東省氣象局首席專家宋麗莉教授建議,廣東下一步應該開拓海洋風能資源。
由于最先遭受金融危機沖擊,今年廣東GDP增長目標為8.5%,這也是在經濟較為發達省份中最保守的增速。“暴露了廣東產業水平的矛盾,因此,廣東在保經濟增長的同時,更重視經濟結構調整。”廣東省政府一位官員表示,廣東寄望在風電領域取得突破,帶動產業升級。
廣東擁有全國最長海岸線,4300多公里海岸線的近岸10公里區具備4億千瓦的裝機容量,占全國沿海地區風資源的五分之一。
到今年5月,全國已經建有430多個風電場,廣東有11個風電場,總裝機容量44萬千瓦,其中,風力資源豐富的粵東地區分布著9個風電場,總裝機容量占全省的八成五。此外,廣東省在建的有10個,總裝機容量52萬千瓦。“未來廣東風電將規模化、跨越式發展,”廣東省政府能源辦有關負責人林和民表示。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