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首次提出“五位一體”,使得生態文明建設達到新高度。從2015年起,國家相繼推出了新環保法、環保PPP模式、第三方治理、環境監管垂直管理等一系列措施進行重大改革,從多個方面吸引社會力量共同改善環境質量,環保政策體系和監管執法體制進入到一個新階段。2017年是“環保年”,“中央環保督查”疊加“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的作用下,環保執法更得到進一步強化。非電行業的大氣治理市場被一致看好。從2018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將正式開始實施,環保稅開征將進一步促進企業加強環保投資。在當前環境治理和社會投資雙重驅動下,環保板塊進入配置良機。在政策驅動以及年底行業將迎來訂單的加速落地期,對環保龍頭公司的全年業績將形成助推作用。
冬季大氣污染治理“攻堅戰”打響
隨著冬季供暖季開始,大氣治理再度吸引了公眾的眼球。2017年11月15日~2018年3月15日,將進入北方采暖季。遼寧、山東相繼發布未來3年清潔供暖計劃,清潔供暖已由此前京津冀及周邊區域的“2+26”進一步擴大至北方地區。與此同時,工信部、環保部密集發文要求加強落實京津冀工業企業冬季限產要求。京津冀作為全國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區域,一直備受關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打贏藍天保衛戰,“京津冀大氣攻堅方案”要求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2+26”城市PM2.5平均濃度和重污染天數同比下降15%以上。同時也針對性地提出對鋼鐵、建材、有色、火電、焦化等行業和
鍋爐物料物流、生產等的一些硬性要求。
近年來,我國針對大氣污染問題的相關政策頻發,2013年制訂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優良天數逐年提高;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細顆粒物(PM2.5)濃度分別下降25%、20%、15%左右;2015年1月,俗稱“史上最嚴”環保法出臺,8月,國家再次修訂了《大氣污染防治法》,首次將VOCs納入監測范圍,同年11月,制訂了《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基本思路》;2016年,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面世。2017年3月,環保部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規定9月底前,“2+26”城市行政區域內所有鋼鐵、燃煤鍋爐排放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顆粒物大氣污染物執行特別排放限值。每個城市完成5~10萬戶煤改氣、煤改電工程。2017年8月,環保部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量化問責規定》,規定了“2+26”城市有關黨政領導干部在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作中失職失責行為的問責工作。可以看出,我國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任重道遠。
國金證券環保行業分析師在紅刊財經記者采訪時指出:“2017年是‘環保年’,‘中央環保督查’疊加‘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的雙重作用下,下游產業受到巨大影響。而環保部出臺的“十三五”規劃,已經指明了方向,我國環保行業投資的高速增長有望維持10年以上。據環保部規劃院測算,預計‘十三五’期間環保投入將增加到每年2萬億元左右,“十三五”期間社會環保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元。而從我國來看,環保行業投資額占GDP比重遠遠小于國際水平。根據國際發展經驗,環保投資占比在1~1.5%時,環境污染有望得到初步控制,環保投入達到2~3%時,環境質量才可能得到改善。如果要達到‘十三五’規劃的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環保投入占GDP比重有望上升至3%左右,對應年均增速有望超過30%”。
在采訪中,“非電行業的大氣治理市場”被環保行業分析師一致看好。其中東方證券預測,今年以來的非電行業的大氣治理有望接棒燃煤電廠超凈排放改造,帶來新一輪的環保投資。這一輪的非電行業環保升級不同以往,更高品質的環境是客觀需求,下游工業企業的盈利改善提供了現實基礎,環保的強監管是強執行力的保障。在短期至2018年底,非電大氣改造市場規模約為300億元,遠期全國市場可達850億元~890億元。
隨著供暖季開始,自然淘汰燃煤鍋爐映入公眾的視野。在2014年發改委、環保部等7部委聯合印發的《燃煤鍋爐
節能環保綜合提升工程實施方案》中提出“到2017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淘汰10噸/時及以下的燃煤鍋爐,天津市、河北省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淘汰35噸/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到2018年,淘汰落后燃煤鍋爐40萬蒸噸;完成40萬蒸噸燃煤鍋爐的節能改造;減排100萬噸煙塵、128萬噸二氧化硫、24萬噸氮氧化物。”2016年國家發改委印發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以及《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將天然氣消費提升作為能源消費革命重點工程,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東北地區為重點,推進重點城市“煤改氣”工程。據方正證券測算,按照國家發改委規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珠三角、東北地區為重點替代燃煤鍋爐18.9萬蒸噸。從用氣量增長來看,按照蒸汽鍋爐一年運轉4000小時,一噸蒸汽需要消耗75~85立方米天然氣進行測算,替代燃煤鍋爐18.9萬蒸噸將增加天然氣消費量570~640億方。從初始投資來看,按照每蒸噸改造投資15萬元~20萬元測算,改造18.9萬蒸噸燃煤鍋爐將帶動投資284億元~378億元。安信證券也看好“煤改氣”主題,認為煤改氣從范圍和持續時間來看都有望超預期。根據各地政策梳理和測算,京津冀晉魯豫6省市煤改氣改造空間接近2000萬戶,改造空間巨大。同時,河北、山東等地方已經出臺了2018年之后煤改氣規劃,大氣污染治理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程,煤改氣的改造需求有望持續釋放。
對于投資機會,匿名資深環保研究人士指出:“自10月份開始環保行業進入政策密集落地期,疊加“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下發和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指導意見出爐,將形成進一步利好。大氣板塊可從煤改氣、大氣治理、大氣監測三條主線把握機會。其中:1,“煤改氣”利好天然氣產業鏈。政府加速推進冬季清潔采暖“煤改氣”工作,中央補貼已達219億元,“2+26”城市已有17個落實政策補貼。這將利好燃氣分銷、設備供應商。看好的投資標的有,迪森股份為“煤改氣”核心標的,C端“小松鼠”壁掛爐+B端天然氣鍋爐、供熱運營業務率先受益。同時建議關注“接駁費+銷氣”帶來利潤增量的燃氣運營商百川能源、以及煤層氣唯一純正標的公司藍焰控股。2,督察高壓推進工業大氣治理。前四批中央督察結束進入整改期,京津冀及周邊“2+26”大氣專項督察火熱進行,催化工業大氣治理需求加速釋放。重點推薦大氣治理龍頭清新環境,積極向中小鍋爐、非電拓展。龍凈環保,以除塵為核心的煙氣治理技術領先,且在手訂單充足。截至三季度末,達到181億元,業績增長扎實。3,關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治理高壓+鋼鐵排放標準提升帶來的大氣監測治理機會,另外,疊加國家地表水采測分離工作已全面啟動,自動站建設計劃于2018年7月底前基本成完成,監測治理需求有望釋放,可關注聚光科技、盈峰環境、雪迪龍、理工環科。
擁有PPP大訂單環保龍頭引關注
今年以來,二級市場上環保行業主題也是由環保政策下發與PPP環保大單落地推動了此起彼伏的主題行情。隨著環保行業一系列政策密集落地催化,行業也將迎來訂單的加速落地期,這也有望對環保公司的全年業績表現形成進一步利好。
紅刊財經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家推行PPP模式的本義就是提升公共事業運營效率,緩解地方政府財政壓力,這與當前整改政策導向一致,因此PPP長期向好的邏輯并未改變。自2015年6月以來環保PPP項目發展勢頭良好,入庫總投資額和項目數均增長近70%,2017年7月18日財政部等4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政府參與的污水、
垃圾處理項目全面實施PPP模式的通知》,預計伴隨著未來環保督查活動強有力的執行以及地方政府迫于環保壓力,環保PPP項目落地執行率仍將領跑其余行業。
匿名資深研究人士指出:“目前
環保工程投融資方式大部分采取PPP的模式,因為項目規模巨大,而且項目在設計、建設、運營各個階段的要求高了,單一企業沒有能力每個環節都能夠做到足夠好。因此,選擇了政府、社會資本、金融機構、基金公司、施工方、設備供應商缺一不可的PPP的模式。而生態保護與修復項目是十三五需求最大的市場”。據民生證券統計的CPPPC項目庫數據來看,當前全國PPP項目入庫總額已達17.61萬億,三季度全國入庫落地項目總額4.09萬億元,新增落地額近0.79萬億,同比增長41.7%。全行業PPP項目簽約、落地速度遠超市場預期,環保落地速度更是領先。因此,堅定看好四季度PPP加速釋放背景下環保板塊的表現。
從三季度訂單情況來看,央企大概占據六成訂單,一些中小型的民營企業,今年以來所簽訂訂單增速并沒有太快,這說明訂單更向龍頭企業集中。從中期來看,市場規范有助于降低PPP項目、提高收益率、提升民資、民企的參與度。研究人士指出:“PPP政策紅利與業績釋放的背景下,PPP標的業績成長性與持續性是決定其能否在市場上脫穎而出的關鍵。2016年是PPP訂單爆發大年,2017年則是PPP訂單落地大年,PPP將完成由“項目-訂單-業績”轉化的兌現。在PPP模式下,工程類公司最被看好”。
從全年來看,考慮環保公司的工程結算及業績釋放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從主要公司的訂單儲備看,推測行業全年業績有望維持高增態勢。十九大高度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時隔六年第八次全國環保大會預計有望于年底召開,作為十九大的延伸,屆時政策紅利預期將加強,疊加年底及次年初一般為政策窗口期,建議關注環保板塊的投資機會,重點標的有碧水源、啟迪桑德、東江環保、清新環境、博世科、永清環保等。
從重點公司來看,碧水源,公司資源優勢明顯,拿單能力強,2017年前三季度新增EPC訂單118個,合同總金額192.4億元,期末在手EPC訂單121.03億元;新增BOT+TOT訂單48個,合同總金額223.72億元,其中已簽訂合同訂單29個,投資金額141.48億元;施工期訂單84個,未完成投資252.77億元。公司在手訂單充足,業績有望繼續保持穩增長。
央企公司啟迪桑德公告,公司近期中標公告不斷。2017年以來,公司先后中標長治(1.38億元)、興平(12.46億元)、道縣(1.6億元)、烏海(11.53億元)、吉首(6.8億元)、瀘溪(7.6億元)等PPP項目,并簽署黃岡(50億元)、聊城(20億元)、萍鄉(22.5億元)、富裕(20億元)等合作框架協議,公司在手PPP訂單+合作框架協議合計已經超過100億,其中絕大部分為2017年新簽,跑馬圈地趨勢明顯。年度業績預增的清新環境,預計2017年全年實現歸母凈利潤8.56億元~10.79億元,同比增長15%~45%,主要因新增運營業務及在建EPC項目增加帶來新的業績增長。博世科,11月9日公告稱,公司和公司全資子公司湖南博世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組成的聯合體與南寧博灣水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簽訂了南寧市城市內河黑臭水體治理工程項目設計-采購-施工(EPC)工程總承包合同,暫估合同價為79976.58萬元,約占公司2016年度收入的96.6%。承包范圍包括南寧市11條內河河道黑臭水體治理工程等工作。公司在手訂單大幅增加,2016年,公司新簽訂合同額20.63億元,2017年上半年,公司新簽訂合同額24.46億元(含中標項目),同比增長208.8%。截至目前2017年共中標項目11個,項目總額高達80.83億元,在手訂單數量與規模大幅增加,為公司未來年度業績穩定增長提供保障。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