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復市場需求擴張 行業體系待完善
發布時間:2017-10-31 來源:中國企業報
國務院日前印發 《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的通知》,決定自2017年起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另外,《農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也將于11月施行。分析人士認為,伴隨土壤修復行業政策支持力度不斷....
國務院日前印發 《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的通知》,決定自2017年起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另外,《農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也將于11月施行。分析人士認為,伴隨土壤修復行業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土壤治理需求有望加速釋放,土壤修復市場在“十三五”將迎來發展高峰期。
土壤修復產業
邁入關鍵期
土壤修復產業作為環保產業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細分領域,對政策具有一定的依賴性。一年多來,我國土壤修復產業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變成了炙手可熱的“新寵兒”。據《中國土壤修復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土壤修復行業將是“十三五”期間發展空間最大的環保細分行業,市場空間高達4.6萬億元。隨著后續配套政策的持續加碼,土壤修復產業仍將繼續擴大。
2016年5月“土十條”發布啟動了土壤污染治理市場,對污染地塊和耕地安全利用率提出了目標。2017年6月,《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提交人大常委會一審,并公開征求社會意見,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提速,進入程序后期。全國人大環資委法案室主任翟勇表示,該法正在準備進行二審。同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已于2016年四季度啟動前期準備,將在2018年開展全面普查。
另外,為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配套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的修訂,環保部最新發布了四項土壤污染評估、監測的環保標準。這將填補我國在土壤防治過程中的標準空白,更將促進土壤修復整個產業鏈的發展。
修復市場容量大
土壤修復市場的熱度不只表現在業務前景上,更表現在市場布局的爭奪上。目前已有眾多資本和企業紛紛進入該行業尋找發展機會,以央企及上市公司為代表的企業選擇跨界做土壤修復,多家背景雄厚的土壤修復公司由此成立。
作為正在成長中的環保裝備技術創新及項目運營企業,大連德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研發出了國內首臺(套)環移動式全集成土壤修復工程裝備,填補了國內空白,并且能夠定制化提供土壤修復解決方案。現已申請專利50項,總計將申請專利100余項,約占全國此領域專利數量的20%,有望成為我國土壤修復領域的領軍企業。
大連德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剛向《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環保污染及治理不是一項標準化的工程,面對復雜的環保治理項目,僅僅依靠一兩項專有技術已經不足以滿足需要,唯有針對每一個具體項目開展針對性、實用性的技術創新及應用創新,才有可能最終獲得成功。
行業體系亟須完善
與水污染和大氣污染治理相比,我國的土壤污染治理工作起步較晚,還處于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初級階段,尚無完整的產業發展鏈。因此,在起步晚、發展慢等多重因素的掣肘下,土壤修復產業仍舊面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譬如資金、法律、技術及行業標準體系等,都是亟須補充的短板。
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在以土壤修復為核心的環保機構領域,從事相關裝備研發的不足5%,大部分機構都擠在工程項目的承攬上,真正從事新技術研發特別是工程應用技術研發的機構少之又少。持續的創新能力更是令人擔憂,現在的國內環保修復市場充斥著一些號稱上世紀八十年代技術的國外陳舊裝備,環保企業也因為項目的不確定性而不愿意投入資金和人員從事相關裝備技術的研發。
針對這一現象,程剛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所謂的核心競爭力并不是已經擁有的某一兩項技術。當今的社會,競爭已經進入持續創新能力的較量,以動態的創新能力取代靜態的核心技術成為市場競爭的主導,而德聯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持續的創新能力。
此外,程剛還向《中國企業報》記者談到,目前行業內存在新技術不斷出現與工程化應用相對停滯的矛盾,大量的機構,特別是科研院所積極的從事所謂新技術的開發研究,但是往往忽略了工程化應用的問題。一項實驗室里的新技術,可以取得一系列專利及研發經費,但是這些所謂的新技術并未有太多可以真正轉化為生產力,這些以毫米、毫升為計量單位的技術幾乎不具備工程應用的可能性,但是卻成為了目前的主流,真正可以實現工程化應用的技術寥寥無幾。德聯所做的就是新技術的工程化應用設計,技術的創新僅僅是基礎,工程化應用才是最終解決問題的關鍵。也希望有更多的機構可以關注這個領域。
北京金隅生態島(紅樹林)公司技術研發部部長沈瑩也向《中國企業報》記者談到,我國土壤修復行業起步較晚,還需要一些時間進行規范。據了解,該公司自2005年開始承擔國內首個市場化運作的污染土壤修復項目,發展至今,已具備了污染場地修復方案設計、污染場地修復工程總承包、修復技術研發、污染土壤處置及修復、地下水修復能力,業務遍及多個省市地區,參與了多項國家及北京市的污染土壤相關科研項目及技術開發。公司有著自己的研發團隊,通過實際應用,將實驗室技術進行轉化,使之更能適合場地污染修復治理。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