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發展 看汨羅再生資源塑料行業的悲喜歷程
發布時間:2017-7-8 來源:岳陽網
30年前,汨羅農村勞動力轉移,廢品收購業迅速崛起。一大批汨羅人從“拾荒佬”發跡,白手起家,破爛中淘金,締造了汨羅再生資源產業。新市鎮團山村、叢羊村也因交通便利,成為汨羅再生資源產業中心地帶,一時風光無....
30年前,汨羅農村勞動力轉移,廢品收購業迅速崛起。一大批汨羅人從“拾荒佬”發跡,白手起家,破爛中淘金,締造了汨羅再生資源產業。新市鎮團山村、叢羊村也因交通便利,成為汨羅再生資源產業中心地帶,一時風光無兩。但如今再提及這兩個村莊,讓人聯想到的,往往是“塑料味”“地下水污染”等字眼。
高品質的生活,從來不應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開展再生資源行業綜合整治,清理非法作坊,勢在必行。然而,數萬百姓賴以生存的財路沒了,如何尋找到新的金山銀山?汨羅再生資源塑料回收、加工又該何去何從?近日,筆者相繼走訪了當地村民、塑料企業業主、環保一線工作人員等,了解汨羅再生資源塑料行業的故事。
團山、叢羊見聞: 不止是一條渠的悲哀
近日,新市鎮團山再生資源交易市場的一個小院里,張師傅一家三口正在小清理挑揀小家電外殼。張師傅是河南商丘人,40多歲,做拾荒貨這行十多年了。兩年前,因老家“不讓做這行”,他和30多個同鄉來到汨羅。租一間小院,帶著妻兒整日埋首于回收的家電外殼中敲敲打打、挑挑揀揀,將同種物料的塑料收集在一起,破碎后賣給造粒作坊。
與團山村一街相隔的,是叢羊村。傳聞,這里是汨羅塑料污染最嚴重的地方,沿著一條撇洪渠,從入口到高鐵橋下,分布著100多家造粒作坊。渠道兩側房屋,多為前住家、后廠房,渠道壁到處可以看到正直排污水入渠的管道。當晚,環保、公安部門再入叢羊村,對之前關停的兩家造粒作坊進行督查。夜晚的叢羊,空氣里滿滿漂浮著塑料融化時的氣味。這一頭,兩家造粒作坊沒有作業,而那一頭,環保部門發現另一家作坊正在進行生產。老板不在場,幾名外地工人正在作業、裝袋。
工作人員表示,汨羅數千家塑料回收加工經營戶,辦了證的不過十幾家。叢羊避洪渠沿岸分布著100多家造粒作坊,污水流經叢羊、團山,再從一處名為陽光沙灘的地方,匯往汨羅江。“數萬人從業,幾千家小作坊聚集,只有下大力度、大決心才能解決這個問題。不然這里關停了,那里又開了,環保部門每天疲于應對。”環保工作人員說道。
過往:三起三落的汨羅再生資源回收
汨羅拾荒的歷史由來已久,上世紀80年代,汨羅農村勞動力轉移,廢品收購業迅速崛起。憑借勤勞,一大批汨羅人從“拾荒佬”發跡,破爛中淘金,成為后來汨羅再生資源產業的源頭。
當年,因交通區位優勢,新市鎮團山村、叢羊村自然形成了一些再生資源交易市場。從新市鎮至城區公路兩旁,整整一條街都在搞廢品回收,綿延超過6公里。高峰時期,汨羅再生資源交易量已經突破了100萬噸,交易額達70億元,有超過3.5萬人以此為生。
汨羅人起初在湖北赤壁尋找市場,逐漸把網絡鋪向云南和廣東。塑料品種有2000多種,在數十年的摸索中,汨羅人練就了“慧眼”,能準確辨認塑料品種、估算其價值。除西藏和臺灣外,汨羅人辦的廢舊物資回收網點遍布中國各省區市,擁有再生資源回收企業200余家、經營戶4000余家、5100多個收購網點。
2004年,汨羅被批準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2005年,汨羅再生資源集散市場成為全國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次年即實現年交易量101萬噸,交易額100億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44倍和59倍。2010年,汨羅順利進入全國推行“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其后,再次獲批為全國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被譽為“沒有銅礦的銅都,沒有鋁礦的鋁都,沒有化工廠的塑料之都”。
從2013年開始,再生資源行業全面進入“冬季”,2014年包括廢鋼鐵、廢塑料、廢有色金屬等在內的8個主要品種,平均價格跌幅15%,再生資源銷量預計下降15%,行業平均利率下降10%到20%,企業退出率占10%。政策層面上,自2010年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停止增值稅“先征后返”政策后,回收企業幾乎再未享受優惠政策。
蛻變:生態保護催動循環經濟轉型升級
據汨羅市整治辦數據顯示,2013年,汨羅市共有再生資源收購加工經營戶4462家,有證經營的117家,無證經營的4345家。一方面,再生資源行業加工經營戶亂焚燒、亂冶煉、亂排放、亂堆放、亂搭建“五亂”行為,嚴重污染了空氣、水、土壤等,危及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另一方面,處于產業最低端的汨羅再生塑料產業,并未對本地財政作出太大貢獻,而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據悉,工信部、商務部、科技部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再生資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管理制度健全、技術裝備先進、產業貢獻突出、抵御風險能力強、健康有序發展的再生資源產業體系,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量達到3.5億噸。
2016年,再生資源行業的最大動態,是政府主管部門正著力準備推動“兩網融合”,以破解垃圾圍城,促進全國生活垃圾的減量化和資源化。在新形勢下,再生資源企業順應發展潮流,與環保、環衛企業深入合作,形成涵蓋環衛、再生資源、物流的完整產業鏈,是新的商機。另一方面,通過技術加工對普通料進行質量升級,為其改性,是廢塑料再生利用創造較高利潤的重要手段。
“社會經濟發展,大量產生廢棄塑料,如果不能科學有效地處理,應運而生的就是社會問題;而通過加工改性,改良出可利用的環保型塑料制品,本身就是對環境的有利保護。塑料加工制造大有文章可做。要提升其內涵和品質,就要轉型生產對環境無污染的新型產品上來,延伸產業鏈。”作為土生土長的汨羅人,仇國新說,自己伴隨著這座城市一起成長,他希望,通過引導廢塑回收加工業健康發展,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