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行業內真正硬碰硬的較量。”6月21日,安徽阜陽市城區水系綜合整治(含黑臭水體治理)PPP項目(下稱“阜陽PPP項目”)中標候選人公示發布后,上海濟邦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下稱“濟邦咨詢”)項目經理牟雪龍感慨道。
作為負責操刀阜陽PPP項目咨詢的項目經理,牟雪龍此前為了這一項目的開標已經準備了3個多月。6月17日上午9點,項目正式開標,經過馬拉松式的43個小時,終于在6月19日凌晨5點結束了評標工作。
由于戴著“2017年中國水務市場最大的PPP投資項目”的光環,阜陽PPP項目吸引了眾多環保企業參與,如中國中鐵、中交、中電建、北排、首創股份、碧水源、東方園林、鐵漢生態、國禎環保等,“基本上你能想到的名企都來了”。
作為一個財政收入只有200多億元的地級市,阜陽的償付能力引發了業內的擔憂。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首席政策專家駱建華表示,現在PPP項目動輒幾十億、上百億,表面上很風光,實際上蘊藏著風險,要注意PPP帶來的新的金融風險。
卡車拉標書
6月19日早上,安徽省合肥市,一輛卡車載著滿滿幾大箱標書,駛往了安徽省阜陽市。剛剛,阜陽PPP項目結束了評標工作,由于評標租用的是合肥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場地,所以評標后還要把所有標書拉回阜陽,進行封存。
回憶起這次評標,牟雪龍仍顯興奮,“周六9點半開標,原計劃第二天下午結束,結果推遲到第三天凌晨,評標專家每晚只休息3-4個小時……總之,時間跨度前所未有。”
本次競標,參與方共有57家聯合體,排除同時參加多個標段的,也還剩30多家。濟邦咨詢董事副總經理李競一表示,“阜陽項目是我見過的競爭最激烈的項目,資格預審的時候每個標段都有將近30家社會資本聯合體通過,實際投標時已經減少了一些。”
由于參與企業多、投資額大,項目運作方式又比較復雜,所以每一家的標書都做得很厚,這就導致了“卡車拉標書”的現象,而這在PPP項目的歷史上也是創紀錄的。
據了解,該項目共分為三個標段,標段一包括18條河道工程、13條河道景觀工程、6座排澇
泵站等,項目總投資估算49.91億元;標段二包括27條河道工程、12條河道景觀工程、1座排澇泵站等,項目總投資估算60.76億元;標段三包括4個濕地,總面積18km2,項目總投資估算30.66億元。三個標段加起來,項目總投資估算達141.33億元。
由于涉及治理的黑臭水體和濕地工程很多,技術方案復雜,同時又采取從設計到維護的DBFOT(設計-建設-融資-運營-移交)全周期模式,所以投標內容比較復雜,這也是標書繁厚的原因之一。
此外,作為財政部第三批PPP示范項目,該項目具有一定的窗口效應,這也是其被企業競相追逐的原因。
爭議中標方
6月20日晚,阜陽市政府采購中心發布了阜陽PPP項目中標候選人公示,結果顯示,標段一中標候選人牽頭單位分別是葛洲壩集團、中電建路橋集團、中鐵四局、中交上海航道局;標段二中標候選人牽頭單位為葛洲壩集團、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標段三中標候選人牽頭單位則有中交上海航道局、中交天津航道局、中電建路橋集團、葛洲壩集團、中鐵四局。
“清一色的國企建筑施工巨頭,PPP項目已經成了國企建筑公司的盛宴。”有業內人士質疑稱。
一位不愿具名的環保業內人士也表示,“在綜合環境整治項目中,本來頂層設計和技術方案是最重要的,也應該是利潤最高的。但現在變成了工程最重要,錢都讓工程賺去了,這其實是畸形發展。”
對此,牟雪龍解釋說,阜陽PPP項目不含污
水處理廠,大部分是市政工程和水利工程,在前期的3年建設期內都需要施工方來體現作用,所以側重點是在建筑企業。其實各聯合體里也都有環保運營商,只不過牽頭的是建筑企業而已。
“項目設計中,保持水質長期、穩定達標是項目績效考核的重點內容,為此濟邦咨詢配合實施機構設計了一套嚴密完整的水質績效評價體系,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以現有水質標準為基礎,在未來十幾年內不斷保持高標準的水質考核標準。”他表示,“如果達不到運營效果,中標企業的經濟損失會非常大。”
在博天環境集團董事長趙笠鈞看來,現階段環保產業的機會確實也更符合央企的優勢。首先要在城市里作業,這正是那些大型工程公司的主戰場;其次規模都比較大,需要資本的力量,而環保公司資產規模大多有限;第三,現階段大多是河道清淤等工程類施治,對環保施治的要求不高,反而是那些工程公司的特長。
駱建華也表示,目前環境治理的內涵正在發生變化,由過去單一的治理向綜合性治理轉化,環保企業要做好轉型的準備,不能局限在傳統的模式里,要適應市場的變化。
償付能力隱憂
有人質疑,阜陽市只是一個人口近1000萬,年財政收入200多億元的地級市,未來是否有足夠的償付能力來履行PPP合同?
招標公告顯示,阜陽PPP項目的回報機制為“政府付費”,項目公司通過政府水系綜合整治可用性服務費和運維績效服務費獲得合理投資及運營回報。而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阜陽市財政收入總量為226億元,該PPP項目141.33億元的投資額已占阜陽市年財政收入的62.5%。
對此,牟雪龍表示,阜陽PPP項目去年在向財政部申報第三批示范項目的時候,已經通過了財政承受能力評價,結果顯示,140億元的投資額是阜陽市財政能夠承受的。
“隨著我們國家整個經濟狀況的改善,地方政府的履約能力在不斷提高,履約意識也在不斷加強,所以這一塊我們還是有信心的。”首創股份總經理楊斌也表示,“阜陽PPP項目首創參與后雖然沒有中標,但是類似這樣的機會,我們還是會綜合評判,積極參與的。”
前述不愿具名的環保業內人士注意到,PPP項目如今存在“越來越大”的趨勢,“以前幾千萬、1個億的就是大項目,現在你做了1個億的項目都不好意思跟人說。20億也就算是個小項目,50億-60億的還行,100多億的才叫大項目。”
駱建華也表示,過去地方政府主要通過融資平臺來融資,風險累積在地方財政這一塊。現在則通過PPP來融資,而社會資本的錢也大多來自銀行。PPP項目動輒幾十億、上百億,地方財政有沒有償付能力是個問題。
“以前還能做一些政府貸款,拿錢還給社會資本。現在隨著PPP越來越規范,地方政府貸款也受到限制了,將來怎么對社會資本交代?一切都是未知數。”前述不愿具名的環保業內人士說。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