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日益增多的城市固體廢物數量,以及對能源的巨大需求,垃圾焚燒發電正成為主流的解決辦法,越來越多的
垃圾處理發電廠也正在中國興建。
魯家山垃圾焚燒發電廠,位于北京市門頭溝區魯家山石灰石礦南區礦區內,投資20多億元是亞洲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2013年試運行。
擁有4臺日處理能力750噸的往復式機械爐排焚燒爐、4臺每小時72噸臥式余熱
鍋爐、兩套30兆瓦空冷汽輪發電機組。處理量比在用的高安屯垃圾焚燒廠多近1倍。
根據其處理能力,每天會有從東城、西城、朝陽、石景山、豐臺、房山區經分類收集和分選預處理后的生活垃圾和原生垃圾共計3000噸送進魯家山垃圾焚燒廠,這一焚燒量占北京日產出全部垃圾的六分之一。
每天一輛輛滿載生活垃圾的藍色翻斗車,沿著魯家山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垃圾運輸“單行線”,緩緩駛入寬敞的卸料大廳。
在國際范圍內,對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主要有填埋、生化處理和焚燒三種方式。由于焚燒具有占地面積小、焚后物便于處理、燃燒產生熱能可以利用等優勢,成為了當前各國廣泛采用的處理方式。
焚燒廠預計年余熱發電4.2億千瓦時,相當于每年節約14萬噸標準煤。發電除供廠內用電外,其余將并網銷售,年上網電量達3.2億度。焚燒產生的余熱還可向周邊居民供熱。該廠的供電和供熱將覆蓋石景山、門頭溝、海淀、豐臺四個區。
直至21世紀初,北京90%以上的垃圾還依靠填埋的方式處理,年消耗500萬畝以上的土地。隨著北京及周邊城市群的加速擴張,能夠用于填埋的土地越來越少,填埋對于周邊環境及地下水系統的污染,也開始逐漸顯露;建設焚燒發電廠,成為了北京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選擇。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