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生產生活不斷聚集,產生的垃圾日益增多,“垃圾圍城”現象普遍。為維護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對垃圾進行無害處理勢在必行。然而,現階段對垃圾的處理方式卻備受爭議,特別焚燒處理。
生活
垃圾處理的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燒和堆肥三種,其中焚燒處理方式處理效率和資源化程度高,占地面積小,是國內最為廣泛應用的處理方式之一。但垃圾焚燒所帶來的煙氣,造成了嚴重大氣污染,威脅著居民生活環境和身體健康。
垃圾焚燒煙氣處理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垃圾焚燒煙氣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09年以后,我國生活垃圾產生量逐年快速上漲,垃圾焚燒設施相應增加。
2014年,我國生活垃圾產生量達到3.79億噸,建立焚燒廠400座,焚燒量為1.42億噸。而在2004年,生活垃圾產生量約1.8億噸,建立焚燒廠54座,焚燒量達449.00萬噸。垃圾焚燒量大幅上漲,帶來的煙氣危害越來越嚴峻,形勢不容樂觀。
垃圾焚燒產生的煙氣成分較復雜,主要分為氣體和煙塵顆粒物。氣體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煙塵顆粒物包括灰分、無機鹽類、重金屬氧化物等。所以,煙氣對環境污染是多種毒物的復合污染。
由煙氣造成的危害很多,常見的有酸雨、臭氧空洞、溫室效應、厄爾尼諾等等。另外,生活垃圾焚燒后還可能產生劇毒物,例如二惡英,威脅到人類生命健康。
因此,必須提高垃圾焚燒煙氣處理技術,實現真正的無害化,才能減少環境危害和威脅。
目前,垃圾焚燒煙氣處理技術主要有三類,針對煙氣中不同污染成分。第一類是傳統的煙氣
凈化處理技術,具有流程簡單、設備故障率低、維護方便等優勢,但鈣硫比偏高,脫酸劑耗量大,致使飛灰產生量大,還可能產生二惡英。
第二類是新型高效煙氣處理技術,實現了除塵、脫硫、脫氯等目的,消除了二惡英的二次污染;第三類是煙氣脫硝技術,包括有低NOx燃燒控制技術、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技術和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
總的來說,在當前形勢下,我國應當積極改善垃圾焚燒煙氣處理技術,推廣具有環保性和安全性的處理技術,防止大氣污染進一步惡化,從而真正地減少煙氣危害。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