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光伏發電蘊含巨大發展前景,而太陽能光伏板主要分為兩類:單晶/多晶硅及薄膜太陽能電池。以往,中國制造的太陽能光伏板主要是使用多晶硅。但在今年8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發布緊急指令,重申需要減少多晶硅的生產。9月,國務院強調要抑制六大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其中包括多晶硅產業。因此有人懷疑,國家抑制多晶硅產業,是否也會同時制止太陽能的發展?
事實上,國家發展太陽能新能源的目標并沒有改變,只是提倡發展真正環保、低耗能的太陽能技術。多晶硅在提煉過程中需要使用千多度高溫才能完成,生產過程中消耗大量能源,而且造價相對昂貴。此外,多晶硅在生產過程中還會排放超過十種有毒物質。據統計,2008年中國共享了3000萬噸煤炭提煉多晶硅,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等空氣污染物非常之高,故這才是國家抑制多晶硅的真正原因。
中國占全球光伏組件產量39%,是全球最大的生產國,但99%的產品都是出口外國,這表示中國正為國外太陽能發展承擔上環境污染的代價,強制減少多晶硅的產能可避免環境進一步惡化。
為降低成本及保護環境,非晶硅薄膜技術的需求正快速上升。生產多晶硅需要較多能源,而且能源回收期長達7年;非晶硅薄膜所采用的硅材料則少于多晶硅的1%,能源回收期亦只需要1.5年,無論是對環境的破壞,還是污染物的排放量均符合國家節能環保的要求。
非晶硅薄膜是一種節能技術,但究竟有何優勢呢?首先在轉換效能上,多晶硅因應硅不可改變的物理特性,其最高效能為15%至16%;而非晶硅薄膜可透過沉淀不同化學特性的物質于不同段層,以提升轉換效能可由6%提升至12%或更高,理論上最高更可達17.8%。其次,薄膜吸收較廣的陽光波長,在陰天或微弱陽光下運作亦較佳;相反,多晶硅的效能在較暗的情況下就會急速下降。因此,非晶硅薄膜在實際環境下的轉換效能比多晶硅高出10%以上。
鉑陽精工(為鉑陽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主版上市公司編號:0566)所收購)的主席彭立斌對薄膜的優勢也充滿信心:“最近,鉑陽成功設計及開發非晶硅/非晶硅鍺(a-Si/a- SiGe)雙結薄膜光伏組件制造用大規模生產線,根據信息產業部化學物理電源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及TUV SUD之測試結果,新生產技術生產之雙結薄膜光伏組件之初步轉換效率為9.7-9.8%,衰減后轉換效率預期為8%,較過往技術之6.5-7%顯著提升,預計2011-12年可達致的轉換效能將高達10%-11%。非晶硅薄膜的轉換效能雖然只及多晶硅的一半,但生產成本亦只有多晶硅的三分之一。多晶硅生產過程需要1100度高溫,不但耗能大,而且所帶來的污染問題亦十分嚴重。而非晶硅薄膜只需將氣體沉淀轉化成等離子附在玻璃上即可,生產過程只需200度低溫,可以一條龍式生產,消耗電能少,無污染,因此可以低成本大面積連續生產。公司亦因此吸引了IDG、DnB NOR及摩根大通等基金投資。”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