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環境污染日益嚴峻,政府相繼出臺了史上最嚴格的《新環保法》,明確“大氣十條”、“水十條”等環境監測指標和考核目標,參與模式從政府主導向市場化改革轉變,社會資本參與環境治理,這也給環保板塊的上市公司帶來巨大的機遇。
“十二五”期間,我國
節能環保產業以15%至20%的速度增長,環保投資達3.4萬億元,比“十一五”期間增長了62%,占到GDP的3.5%。而在“十三五”期間,全國環保投入預計將增加到每年2萬億元左右,社會環保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元。連續兩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都指出,要把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國第一大支柱產業。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包括節能環保產業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增長11%,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速5個百分點。其中,在節能環保等高新技術的推動下,環境污染防治專用設備領域增長17.9%,相關產品成為新的增長點。
近年來,環保產業風生水起,各類央企、國企、上市公司蜂擁而入,2015年環保并購案例約120起,涉及交易金額超過400億元。不過,節能環保板塊中的139家企業主營業務多樣,業績分化嚴重。2016年三季度凈利潤超過10億的有三家公司,分別是同方股份(51億元)、深圳能源(13.4億元)、三聚環保(12.2億元)。凈利潤超過1億的有59家,凈利潤為負的有16家。
業內人士認為基于環境治理以及穩增長的需要,預計下半年環保政策支持及落實力度將有所加大,有望帶來環保訂單的加速釋放。今后,
水處理行業將在黑臭水體治理、海綿城市、污泥處理等專業化程度更高的細分領域發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