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環補貼,年年補貼;但讓人疑惑的是,似乎越補貼,越污染;越整治,越過剩。這中間的邏輯與利益勾連到底是什么?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霧霾鎖城,接二連三,被視為重要污染源的火電也被推上風口浪尖。
在2015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有環保企業一把手“放炮”:三大部委不久前出臺的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方案是“劣幣驅逐良幣”,是對
新能源、新
節能環保技術的不公平,更不是治理霧霾的好“藥方”。此種判斷是否屬實?
中電聯秘書長王志軒近期向媒體表示:只要上了設施,發一度補一度,即便實際上在超標排放都給補,這客觀上就給很多企業鉆空子賺補貼的空間。也有環保部官員坦言:表面上看達標排放增加了燃煤電廠投入,但實際上是賺錢的,因為里面有“貓膩”。類似的表述是否有現實的依據?
無可否認的事實是,火電是一個享受國家每年千億補貼的“傳統產業”。環環補貼,年年補貼;但讓人疑惑的是,似乎越補貼,越污染;越整治,越過剩。這中間的邏輯與利益勾連到底是什么?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拿著“脫霾”補貼不治污?
“正是看到有利可圖,電廠都紛紛投入超低排放;電廠做脫硫脫硝除塵治理實際上是賺錢的,有的毛利甚至能達到50%。現在又要加價1分錢,這不是財政浪費嗎?”
毫無疑問,中國治理霧霾,必然無法繞開燃煤的火電,以環保電價的政策形式推進火電企業減排的積極性也有其合理性。但這邊不停的拿著國家補貼,那邊卻久久未見成效,難免不讓人心生質疑,畢竟,這就是專門給火電“去污”的錢。
火電目前基本已有較完善的環保電價體系,脫硫脫硝除塵電廠可享受環保電價加價2.7分錢/千瓦時(其中,脫硫電價1.5分錢,脫硝電價1分錢,除塵電價0.2分錢)。
不過,針對火電的環保電價補貼不止于此,12月9日,國家出臺針對燃煤電廠超低排放電價補貼政策,上馬“超低排放”的燃煤機組將在2.7分/千瓦時的基礎上,再加價1分或0.5分/千瓦時。
事實上,除了環保電價補貼外,燃煤電廠還有其他的相應補貼,比如技術創新、產業升級之類的補貼。目前而言,企業的脫硫脫硝成本逐漸低于2分,節能減排能掙錢,因此電廠也很樂意做。
“電廠做脫硫脫硝除塵治理實際上是賺錢的,有的毛利甚至能達到50%。現在又要加價1分錢,這不是財政浪費嗎?”科達潔能董事長邊程分析,正是看到有利可圖,電廠都紛紛投入超低排放。
然而,這愈發突顯出火電環保電價補貼的尷尬,每次霧霾的情出現,拿著巨額環保補貼的火電都難辭其咎。為什么一個獲得國家政策支持,“享受”了眾多電價補貼的行業,在歷經整個“十二五”期間的改造之后,還存在一堆的問題呢?
中電聯秘書長王志軒是反對超低排放的代表性人物。其近期在接受《棱鏡》采訪時表示,燃煤電廠的超低排放空間并不大,然而成本卻是巨大的。截至2015年10月,我國共有火電裝機量約9.5億千瓦。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每千瓦超低排放改造單價100元—150元的數據測算,如果全面推廣超低排放,將需要超過1000億元的改造成本。
王志軒還計算出,如果燃煤電廠全部達到《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要求,則對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的年排放量分別為367萬噸、182萬噸、55萬噸。如果按照超低排放標準,全國燃煤電廠三項污染物排放量可以再削減132萬噸左右,其中煙塵量可下降10萬噸左右。
132萬噸相對于全國數千萬噸計的大氣污染物來說,所占比重很小。從理論和實踐上都可以判斷出,超低排放對環境質量改善的作用相對較小。
那么已經實行了超低排放的燃煤機組運行的怎樣?
近期,環保組織綠色和平一項調研發現,12家宣稱達到“超低排放”燃煤電廠全部存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違規,11家存在煙塵排放違規(其余1家數據缺失)。而12家電廠中有11家均屬于對整個行業有示范作用的五大電力或神華集團。
央企反面“示范”,不可不謂之為典型案例。我們的產業政策規則與最終落實常常會在中間還隔著一道鴻溝。11月東北的那場大霧霾就沒少燃煤電企的“功勞”,不少上市公司旗下企業大氣污染物超標排放,華電能源和國電電力旗下電廠都被查出類似的問題。
巨額補貼是否用在了“刀刃”上?
與火電行業相比,工業用煤、散煤燃燒領域的環保政策落實很不到位,污染防治更加緊迫。猶如一個木桶,你不去補短板,而不斷把長板加長,那是沒用的。”
臺一個政策容易,執行的到不到位,監管的嚴不嚴格,那都是后話,要不政績工程怎么會屢屢遭受詬病呢?王志軒就曾公開表示,過嚴的環保標準對火電企業來講將是“致命性的”,只會導致兩個結果,一是企業倒閉,二是造假。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