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備受關注的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培訓會議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有共有20家太陽能熱水器企業參加,這意味著在第一批節能產品惠民工程中,高能效太陽能熱水器入圍名單也最終確定。
9月5日,第二批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入圍名單公布。包括皇明、日出東方、力諾瑞特、天豐、豪客等在內的88家企業入圍。
這兩次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共有13個省份的94家太陽能熱水器生產企業入圍,其中皇明、日出東方、力諾瑞特、桑樂、華業(清華陽光)、桑夏、天普、海爾、日利達、澳柯瑪、輝煌、京普、陽光博士和中科藍天14家企業連續入圍。讓人頗感意外的是,作為傳統太陽能光熱產業集群地的浙江兩次均沒有企業入圍。
據了解,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是當前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熱點。“十二五”規劃中,國家對以太陽能熱水器為代表的使用清潔能源的家庭用具傾斜和扶持已經非常明確。太陽能熱利用產品能效等級越高,獲得的補貼也就越多。因前期嘗過家電下鄉甜頭,企業對這些政策的期盼迥異于自己常年的品牌吟唱。
伴隨著《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頒布與實施,申報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如火如荼。
9月份,第二批節能惠民工程名單也塵埃落定。對于已經入圍的企業而言,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無疑是個好因素。企業憑此可以尋找到“賣點”,但是要想得到消費者認可,從上層政策中將現有的品牌、產品、渠道等優勢結合,實現終端下沉,形成消費者互動才是根本。
入圍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的企業在執行上也必將面臨各種困惑,但是,無論企業采取何種方式來完成其5萬臺的銷售承諾,其目的都是想在惠民工程中取一杯羹。
“救命稻草”承載的夢想與助力
歐陽修在《醉翁亭記》寫到:“環涂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優美。”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政策或多或少地都承載著企業的終端幻想。這些幻想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依附在節能補貼上就如環涂之山,綿延不斷。當前的“林壑之美”就是太陽能熱水器惠民工程的節能補貼。
早在數月之前,企業就開始備案“能效等級”。
6月初,突然接到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申報通知的時候,質檢中心已經人滿為患。家電下鄉結束之后,大多數企業都希望通過這些,得到經營的基本允許,從而取得競爭的優勝。
毋庸置疑的是,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的補貼政策肯定對行業有較大的推動作用,有利于產品在消費者中的推廣。同時,補貼政策實際對有技術積累和一定生產規模的大型企業而言,可能更為有利。
但是企業得力于政策的繁榮和市場勝景不可能在短期內全部顯現出來。企業只能循序漸進,步步為營地爭取。
首先,入圍的企業需要花一段時間給經銷商搞培訓,消化政策。也只有這樣沉得住氣、穩得住陣腳,把政策一點一點地轉化為商機才能活得好、活得長遠。
節能產品惠民工程也會使企業更加關注產品的能效,促進企業的技術進步。由于這項政策的影響,太陽能熱利用產業可吸引更多相關的其他行業,太陽能熱水器生產的投入或許會有所增加。在消費疲軟的狀態下,競爭將更加激烈。
其次,在新政的實施中,也會存在一些困惑。
比如可能產生的售后服務問題,“同質化”嚴重,缺少技術創新及價格競爭問題……這是擺在企業面前的一種現狀。最令某些企業焦慮的是,補貼對推廣企業要求年銷售量不少于5萬臺。這個數量一旦完不成,企業的墊付資金將付諸流水。
為了活下去,企業有可能在這種局勢下被某種利益逼著尋找他路來完成承諾。這也迫使監管部門必須履行監管職責,防止企業鉆政策的空子。
先行者之機與企業困局
現在,對于首批入圍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的企業推動條件基本成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