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起由環境保護部頒布的涂料環境標準《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防水涂料》正式實施,這是我國首部涂料行業的國家環境標準。《標準》規定涂料生產企業不得人為向防水涂料中添加乙二醇醚及其酯類、鄰苯二甲酸酯、二元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支鏈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烴類、酮類、鹵代烴類溶劑。同時,《標準》對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放射性、甲醛、苯、苯類溶劑、固化劑中游離甲苯二異氰酸酯等物質也提出了限值的要求。
據了解,5月起不達標的防水涂料產品不再允許生產。另外,自2010年7月1日起,剩余不達標的產品也不允許在市場上銷售。該標準的實施將對我國防水涂料乃至涂料工業產生怎樣的影響?就此事記者采訪了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秘書長岳望坤。
“標準的出臺和實施,提高了涂料行業的準入門檻和環保健康要求,有利于促進涂料行業的產品升級、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有利于規范市場,優勝劣汰,縮小與國外產品的差距。有利于提升我國涂料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有利于增加涂料企業的環保意識,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岳望坤說。
岳望坤告訴筆者,傳統防水涂料主要包括瀝青、聚合物水泥、氯丁橡膠、單組分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等,嚴格來說并不是涂料。因此,之前的防水涂料一直被稱為建筑防水材料。
上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聚氨酯防水涂料、環氧樹脂防水涂料、聚脲防水涂料等新型防水涂料的誕生和應用,防水建材與防水涂料的界限被打破。新世紀以來,新型防水涂料以其卓越的涂裝性、防水性以及環境友好性,逐步取代傳統的防水建筑材料,得到大面積應用,年均增幅超過15%。
但由于國家一直未出臺對防水涂料中有機、有毒揮發物限量的標準,使得不法企業鉆了空子。為了降低成本,這些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劣質原料,使產品質量和環境友好性大打折扣。加之一些建筑施工單位受利益驅使,大量采購、使用劣質產品,使得本來安全環保的新型防水涂料遭到非議,市場混亂不堪。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