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初,260余家太陽能熱水器企業齊聚京城申報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場面火爆異常。2009年家電下鄉拉動形成的高速增長令太陽能熱水器行業記憶猶新,嘗過政策甜頭的企業對于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抱著極大的期望。然而首批入圍結果似乎遠不及家電下鄉那么皆大歡喜,僅有20家企業進入推廣名單。在市場表現平淡的2012年,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是否能夠為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照亮前途?
主流企業悉數入場
5萬臺是這次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為太陽能熱水器設定的推廣量門檻,是3類熱水器(冷凝式燃氣熱水器為3萬臺,空氣源熱泵熱水器為1萬臺)中最高的。“最初政策討論時定的推廣量要求是3萬臺,當時我們覺得有點高,誰知道政策出臺后竟然變成了更高的5萬臺。”某位參與政策制定的企業代表有些詫異并推測說,“從這點來看,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的政策導向很嚴謹,希望補貼能夠真正用在刀刃上。”
從申報時的情況來看,5萬臺并未冷卻太陽能熱水器企業參與的熱情。“很多企業只是想搏一搏,盡可能先入圍名單,然后再借助政策打市場,最差情況無非就是完不成推廣量,干脆不要國家的財政補貼。”北京清華陽光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李旭光認為,除了少數幾家企業,第一批脫穎而出的20家企業基本上是太陽能熱水器行業中規模較大、具有較強品牌影響力的主流企業。
以2000元為主銷太陽能熱水器的平均售價測算,達到推廣量至少要求企業的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李旭光分析稱,由于只補貼能效1級和能效2級產品,這一要求可能還要更高。日出東方、皇明、桑樂、力諾瑞特、華揚、清華陽光、桑普、天普等入圍企業,絕大多數近年來的市場表現已達到要求。
“嚴格控制企業入圍數量,對于規范行業是件好事。”這幾乎是每個首批入圍企業的心聲,然而小企業似乎也不愿意徹底放棄。據某企業負責人透露,部分小企業可能在區域內聯合作戰,幾個企業共同合力銷售一個品牌,這樣也有可能達到推廣量。“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樣也許會促成小企業之間的兼并融合,對行業發展而言未必是件壞事。”
令人意外的是,雖然浙江是太陽能熱水器的主要產地之一,但是此次沒有一家企業成功入圍。
令人糾結的檢測報告
事實上,讓200多家企業落選的直接原因是檢測報告不符合要求。根據《高效太陽能熱水器推廣實施細則》,企業需要提交通過國家認可的,由第三方機構出具的產品性能和能效檢測報告。其中,產品性能檢測依據國家標準GB/T 19141-2011《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技術條件》,能效檢測依據國家標準GB 26969-2011《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
最讓太陽能熱水器企業苦惱的是能效檢測。GB 26969-2011的正式實施時間是2012年8月1日,能效標準配套的實施細則仍在制定中。因此,多數企業都在觀望,并未根據這一標準對產品進行能效檢測。“申報通知是周五發布的,緊接著的周一就讓上報材料,根本沒有時間對產品進行能效測試。”很多企業對《電器》記者抱怨說。
“在天氣條件符合標準要求的情況下,太陽能熱水器的能效檢測需要一天一夜,如果要對整機的所有性能進行檢測可能需要1 ̄2周。”國家太陽能熱水器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北京)副主任何濤告訴《電器》記者。
據李旭光介紹,清華陽光中標的13個型號是因為其他原因曾經做過檢測報告,“我們符合補貼要求的產品還有很多,由于時間倉促,第一批只好先申報這些已有檢測報告的型號。”
浙江軍團全軍覆滅最主要的原因正是能效檢測報告不符合要求。嘉興市太陽能行業協會秘書長徐朱靈表示,GB 26969-2011尚未正式實施,浙江的檢測機構比較慎重,并依照此標準未出具能效檢測報告,這令浙江企業在申報中陷入被動。
對此,何濤表示,標準發布后,具體的內容已經確定,就可以作為檢測依據。“至于是否提前參考這一標準,要看各方的約定。具體到GB 26969-2011,從發布到正式實施這段時間,企業可以自主決定是否選用,而2012年8月1日后是強制實施,企業必須采用。”同時,他認為,《高效太陽能熱水器推廣實施細則》明確要求產品符合GB 26969-2011的要求,檢測方也只能依據已發布的標準進行檢測。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