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安排60億元支持推廣1.6升及以下排量節能汽車。這被認為是2010年國家安排120億元專項補貼資金的延續,追加60億元后可以讓這一政策得以延續。而政策的設計者則站在更高的位置,認為擴大節能產品消費既能穩定增長、擴大內需,又能促進調整結構、節能減排。
上述會議要求對包括節能家電在內的補貼措施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對達到“領跑者”能效指標的超高效產品設立較高補貼標準;提高能效準入門檻,加快制修訂重點用能產品能效標準,強化標準的倒逼機制和引領作用。
汽車市場增長依舊乏力,在接受采訪的大多數業內人士看來,此次補貼節能汽車會給車市注入一劑強心針,短期內會有多家反應及時的民營自主品牌車企獲益。
但也有企業并不看好這一政策,一家自主品牌企業內部高層對本報記者說:“對于汽車市場,3000元的單車補貼并不能左右消費者買不買車。因此有些企業有符合標準的車型但沒有申報進入目錄。也有企業認為1.6L以下車型利潤太低,不愿意涉及。”
延續6至9個月補貼?
國家從2010年開始對1.6L以下的節能汽車進行補貼,基于補貼目的的消費引導性和環保考慮,在補貼過程中,國家對于補貼標準進行了提高。
2010年6月,國家三部委推出多批“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節能汽車推廣目錄,凡是消費者購買目錄上節能汽車(排量1.6L及以下,百公里油耗低于6.9L的汽車)都能得到3000元/輛的補貼。
此后,相關部門共發布6批420款進入目錄車型,到2011年10月政策到期為止,共補貼了357萬輛汽車,中央財政已累計安排補貼資金107億元。
去年10月開始執行的補貼標準大幅提高,把能上目錄車型的百公里油耗降低到6.3L,技術上的障礙使得補貼范圍從之前的420款縮小到49款,僅占原補貼車型總數的11.5%,并且主要集中在大眾和通用品牌。
“雖然差距只有0.6L,但對于很多企業來說,這就是一個巨大的門檻。”國泰君安汽車分析師張欣說。入圍第七批節能汽車推廣目錄的企業共12家,其中德國在華企業有2家13種車型入圍,占入圍車型種類總數的比重超過1/4。
“從百公里油耗6.9L的標準提高到6.3L,國家政策的趨勢對于擁有較先進技術優勢的企業,比如渦輪增壓和混合動力技術等非常有利,預計未來仍會獲得更多的政策優勢。”一家有車型符合該標準的合資車企高層說。
從現在已經公布的數據來看,補貼政策的效用大幅降低,今年1-4月獲得補貼的汽車累計銷量約62萬輛,從每輛定額補貼3000元計算,共補貼了18.6億元。加上之前的補貼,實際補貼金額已經超過了原定120億元的專項補貼資金。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