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全國積極推進節能減排,加大對高耗能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調控力度,淘汰一大批水泥煉鐵焦炭等行業的落后產能,2011年全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01%。近日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政府工作仍存在一些缺點和不足,節能減排目標沒有完成。
節能形勢依然嚴峻
“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15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4%。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做好節能減排對于實現目標至關重要。國家有關部門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淘汰落后產能,大力推廣高效節能產品,積極推進建筑交通運輸等關鍵領域節能減排,大力發展節能服務產業和循環經濟,促進市場化機制助推節能減排。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說,當前節能減排形勢十分嚴峻,去年6個節能減排目標完成了3個,有3個沒有完成。
一些代表和委員認為,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艱巨。從數字上看,需節能6.7億噸標準煤。在污染物減排方面,新增了氨氮和氮氧化物兩項指標,且涉及農業交通等基礎比較薄弱的領域,節能減排形勢很嚴峻。
“現實中,有些城市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臨時關停某些高耗能設施;有些城市盲目擴大風電產業,形成效益低產能過剩。”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張壽全認為,如何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低碳發展之路是一個嚴峻挑戰。
多方面原因導致“節能難”
“沒有全部完成年初確定的節能減排方面的目標,有很復雜的原因,但最根本的是我們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沒有到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張平指出,經濟增長方式依然比較粗放,結構調整滯后,特別是重化工業比重較大,產業技術水平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節能難,還是難在六大耗能行業,因為我們的階段性特征,工業化城鎮化在加速推進。”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學部副主任劉樹成說,“在這個階段,只要經濟增速稍微起來一點,對高耗能行業提出需求,鋼鐵水泥生產就上來了,城鎮化需要用這些高耗能的東西,應當適當控制經濟增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