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于能源的依賴將是長期的,并且這種依賴性正在不斷加深。隨著全球幾大主要經濟體漸漸踏入經濟復蘇上升通道,能源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之間的新一輪互動也將被激活,這意味著發達國家有機會將注意力重新轉移到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上來。中國對此更應未雨綢繆,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和國際影響力,與能源大國之間開展卓有成效的合作。
當前全球幾大主要經濟體大都已踏入、或即將踏入經濟復蘇上升通道,這種趨勢變化對于國際能源格局也將產生重大影響,能源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之間的新一輪互動將隨之激活。
一方面,全球經濟的整體復蘇將推動能源需求和能源價格逐步反彈。全球經濟復蘇的預期為國際大宗商品和能源價格反彈奠定了堅實基礎。最新證據是,國際原油價格在70美元左右連續徘徊了5個月后,本月中旬開始大幅攀升,沖高到78美元左右。這其中固然有美元貶值的因素,但從中長期視角來看,也可視為全球經濟正在復蘇所發出的積極信號——幾乎是與此同時,反映美國實體經濟的道瓊斯指數也重新登上了萬點大關。
另一方面,全球范圍內的經濟復蘇節奏的不同步,對于不同類型能源產生的影響也是非對稱的。例如,中國經濟的率先復蘇,將激勵全球傳統能源(如原油和煤炭)需求和供應的雙雙回升。中國今天是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費國和最大的煤炭消費國,并日漸成為全球重要的原油和煤炭進口國。此外,作為全球經濟的一個日益重要的引擎,中國經濟增長也將隨之拉動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復蘇,特別是中國周邊的一些東亞經濟體,一個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對其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進口增加了。中國能源需求增長,直接受益的除了俄羅斯、中東等傳統能源供應地外,近年來還擴展到澳大利亞、非洲、拉美、中亞等國家和地區。
而歐美復蘇相對滯后,則將在一定程度上延遲新能源開發和推廣的速度。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歐美著重發展的新能源項目,在這次全球危機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和影響,其研發、生產和推廣都有所放緩。例如,由于太陽能利用大國西班牙的補貼經費削減以及全球信貸緊縮造成太陽能新項目開發進度減緩,今年全球太陽能電池系統的整體導入量,預計同比將萎縮三成以上。
全球經濟復蘇進程將同樣影響能源價格的走勢。正所謂“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雖然現在對有關“二次探底”風險的爭議已漸漸平息,但即便各國實現了經濟復蘇,要重現經濟全面繁榮仍需假以時日。以美國為例,根據對美國最近20年以來歷次衰退的研究,在經濟走出衰退后,仍將持續14至29個月左右的“無就業復蘇”階段,這一現象直接顛覆了經濟學上描述經濟增長與就業關系的“奧肯定律”。一般預計,美國失業率很可能在明年上半年觸頂,此后才開始緩慢回落,由此也將影響美國的消費和投資。由于美國消費活力對全球經濟、特別是東亞經濟具有先行意義,因此,這對能源需求和能源價格的過快增長也將起到一定制約。
但是,由于全球主要經濟體在衰退階段都實行了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目前除澳大利亞已提前升息外,其他國家尚未有明確的退出時間表。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就曾多次表示,未來兩年內美國通脹率仍將保持在一個較低水平。這樣,很可能到明年下半年,美聯儲才會調升聯邦基金利率。由于貨幣政策效果存在一定時滯,即使屆時各國收緊貨幣政策,其真正發揮效力也要等到2011年。在此期間,通脹的真實壓力不容低估。同時,由于包括原油在內的全球大宗商品基本上都是以美元計價,美國經濟復蘇和美聯儲升息的滯后,對美元匯率走勢可能產生的影響不容忽視。至少在美國經濟今年年底正式復蘇之前,美元會持續一段時間的弱勢,這對國際油價上漲勢必推波助瀾。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