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氣候變化和能源需求的關注度日益提高,促進了風電產業的發展,2008年爆發的經濟危機更是為新能源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亞洲成為重要的新興市場,中國市場新增裝機達到18.9GW,以占全球新增市場的48%的姿態領跑全球風電市場。而英國等歐洲國家大批海上風電項目的實施,海上風電成為亮點引發投資熱潮并成為關注的焦點。
作為一種高效清潔綠色新能源,風電還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尤其是墨西哥灣的石油災難和日本的核事故,更加提高了人們對發展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認識,未來五年全球風電發展總體還將呈現樂觀的態勢。
高效而清潔的綠色新能源
風能是空氣的動能,是指風所負載的能量,大小決定于風速和空氣的密度,是新能源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是由太陽輻射能轉化來的。
與其他新能源相比,風能具有明顯的優勢:蘊藏量大、分布廣泛、永不枯竭,對交通不便、遠離主干電網的島嶼及邊遠地區尤為重要。最為重要的是風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利用風力發電可以減少環境污染,節省煤炭、石油等常規能源。此外,與傳統能源相比風電的成本優勢是其他新能源所無法比擬的。
風力發電的原理就是利用風力帶動風車葉片旋轉,再透過增速機將旋轉的速度提升,來驅動發電機發電。其優勢是不需要燃料、不占耕地、沒有污染,不會產生輻射,運行成本低。
目前,風力發電技術日益成熟,產品質量可靠,可用率已達95%以上,已是一種安全可靠的能源,風力發電的經濟性日益提高,發電成本已接近煤電,低于油電與核電,若將煤電的環境保護與交通運輸的間接投資計算在內,則風電經濟性將優于煤電。
同時,風力發電場建設工期短,單臺機組安裝調試僅需幾周,從土建、安裝到投產,只需半年至一年,是煤電、核電無可比擬的。此外,風力發電技術可以靈活應用,既可以并網運行,也可以離網獨立運行,還可以與其他能源技術組成互補發電系統。
截至2010年底,全球風電裝機容量已達到2億kW,已有100多個國家開始發展風電,裝機容量超過100萬kW的國家有20個,風電在全球的普及程度迅速提高。我國除臺灣地區外累計風電裝機容量已達4400萬kW,已成為裝機世界第一的風電大國,發展速度令人驚嘆。
海上風電前景看好
如今,風電產業在全球普及的程度有所提高,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開始發展風電,但主要市場還是相對集中,受歐洲、亞洲和北美的主導。此外,由于英國等歐洲國家大批海上風電項目的實施,海上風電成為亮點引起投資熱潮和各國關注,2010年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出現翻倍增長,新增容量超過了1444MW,成為全球風電發展的最大亮點,歐盟市場依然占據絕對主導的地位。
據BTM統計,2010年底,全球海上風電累計裝機量達3554MW,保持了68.4%的增長速度,占全球風電總裝機容量199.52G的1.78%。歐洲風能協會 (EWEA)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海上風能統計數據顯示,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同比增長4.5%。101個新建海上風電機組總容量為34.8萬千瓦,2011年前6個月在英國、德國和挪威并網運行。在歐洲,11個價值約85億歐元、總裝機容量284.4萬千瓦的海上風電場目前正在建設中。安裝的海上風電機組平均容量為3.4MW,而2010年上半年平均裝機容量為2.9MW。
歐洲風能協會首席執行官ChristianKjaer表示,越來越多的銀行愿意出資支持歐洲海上風電項目。截至2011年6月30日,9個歐洲國家共有49個海上風電場的1247臺、總裝機容量329.4萬千瓦的海上風電機組并網運行。
海上風電將是未來風電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增長點,也是華銳風電(601558)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部署之一。近年來,華銳風電一直積極展開海上風電布局。華銳風電為歐洲以外全球第一個海上風電場、中國第一個國家海上風電示范工程——上海東海大橋風電場提供了全部34臺3MW風電機組,風電場已順利并網發電一年多,首批機組已經順利運行超過兩年,截至目前發電量超過2億kwh。
通過東海大橋風電場的成功運營,華銳風電積累了海上風電場運營的寶貴經驗,同時也使得華銳風電系列海上風電機組的研發和設計越來越成熟,不斷加強大型機組的開發工作。2010年10月12日,由華銳風電自主研發、并擁有全球自主知識產權的5MW風電機組正式出產。2011年5月,由華銳風電自主研發的中國首臺6MW風電機組SL6000在江蘇鹽城綜合產業基地正式出產。這是目前中國單機容量最大的風電機組,標志著中國風電機組大型化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