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實施后,節能服務產業將結束目前的推廣階段,進入快速發展期。
未來五年,國內的節能服務公司將有望突破1000家,產業市場規模將達3000億—5000億元。
財政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發布《節能技術改造財政獎勵資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取代了2007年出臺的《節能技術改造財政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參與起草該《辦法》的一位專家明確表示,新《辦法》有多個方面的政策創新,絕非簡單地拿掉“暫行”二字。
“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未來五年能耗強度下降16%、碳排放強度下降17%和非化石能源比重上升到11.4%的目標。工業能耗占總能源耗費量的比例高達71.6%,提高工業能耗效率對降耗至關重要。
這位專家告訴記者,雖然目前我國工業企業效能已顯著提高,產品能耗下降較快,技術水平大幅提升,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工業企業效能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此次頒布的《辦法》,將獎勵資金與節能量掛鉤,多節能,多獎勵,并采取“按預估節能量預撥、按實際節能量清算”的獎勵辦法,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同時,結合新情況、新要求,對資金管理辦法進行了適當調整完善。
建立第三方審核與項目申報審批自動形成機制
《辦法》規定:符合條件的節能技術改造項目,由項目單位(包括中央直屬企業)提出獎勵資金申請報告,并經法人代表簽字后,報項目所在地節能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省級節能主管部門、財政部門組織專家對項目資金申請報告進行初審,并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初審通過的項目進行初次現場審核,由第三方機構針對項目的節能量、真實性等相關情況出具審核報告;省級節能主管部門、財政部門根據第三方機構審核結果,將符合條件的項目資金申請報告和審核報告匯總后上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
這位專家告訴記者,加快建立第三方審核制度,是該《辦法》的一大亮點,是積極推進節能市場化機制及碳交易制度的迫切要求和重大舉措。第三方機構由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招標確定,公布建立名單目錄,由地方從中選擇委托對當地項目進行審核,并參照投資評審付費辦法支付審核費用。兩部委將積極研究制定和完善審核規則、加強培訓、加大監督,保證第三方審核制度有效運行。
“這不僅有利于在全國范圍內規范節能量審核,提高審核的真實性和可信度,加快與國際碳交易制度接軌,而且還有利于進一步鍛煉隊伍,逐步培養出一批實力強、經驗豐富的審核機構,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節能市場化機制奠定堅實基礎。”
這位專家表示,按照這一《辦法》,項目組織申報、節能量審核分別由地方節能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牽頭負責,尤其是節能量由地方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審核,最后由國家發改委會同財政部組織專家進行審核把關。這不僅進一步把權力和責任下放給地方,實現責權利相統一,增強地方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建立起資金項目申報審批自動形成機制,有利于從源頭上加強自我管理和約束,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