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有關方面獲悉,繼披露碳交易試點計劃后,發改委等有關部門正就開征碳稅積極調研并納入“核心議題”。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目前我國碳稅理論研究已相對成熟,開征條件也基本具備,無論是著眼促進國內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還是從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角度,碳稅都應及早推行,預計開征碳稅“時間窗口”在2013年開啟。
進展
開征條件已基本具備
國家發改委有關專家近日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最近發改委幾次召開研討會,積極聽取各方對開征碳稅的態度和看法,其中包括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環境保護部等政府部門,還邀請了持不同觀點的專家學者。
“這已經成為相關主管部門的核心議題,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展開。”上述專家透露說。有業內人士據此推測,這意味著碳稅開征正漸行漸近。
“目前我國碳稅理論研究已經比較完善,一定程度上,可以說與碳稅相關的多種因素我們的研究都有所涵蓋。”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碳稅課題組負責人姜克雋說,目前研究已細化到具體的征管環節,甚至都測算出了可能偷稅、漏稅的群體規模。
事實上,早在2008年前后,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環保部環境規劃院等研究機構便就開征碳稅展開了深入研究。財科所2009年公開發布的一份調研報告就已對我國開征碳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開征碳稅的基本目標和原則、碳稅制度的基本內容、我國碳稅制度的實施框架以及相關的配套措施等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
比如在稅率方面,上述報告認為,在采用二氧化碳排放量作為計稅依據的前提下,采用從量計征的方式,即采用定額稅率形式。考慮到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階段,為了能夠對納稅人二氧化碳減排行為形成激勵,同時不能過多影響我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和過度降低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短期內應選擇低稅率、對經濟負面影響較小的碳稅,然后逐步提高。
“我們研究設計的最初稅率是10元/噸至20元/噸,而目前國際上的稅率水平大致在180元/噸至350元/噸。”姜克雋說,最初采取低稅率更多是引導的作用,傳遞未來征收碳稅的明確信號,也給企業一個過渡期,使其有時間進行相應調整和轉型。在開征后10年到20年的時間內,我國的碳稅稅率將接近現在國際上碳稅稅率的平均水平。
姜克雋認為,除會否推高C PI的顧慮外,其他方面已沒有太多障礙,開征條件已基本具備。至于具體時間表,他表示,碳稅開征宜及早進行,研究設計的最初建議是2012年開征,但從目前情況看,最早可能會在2013年推出。具體征收方案上,將其作為一個稅目納入環境稅在程序上最為簡便。
目標
促進節能減排推動結構調整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去年底公開表示,在“十二五”期間中國會更多地利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手段來實現碳排放強度降低的目標。
在姜克雋看來,經濟手段中就包括稅收措施。就國內經濟發展而言,開征碳稅有利于促進節能減排,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
財政部財科所課題組此前發布的報告充分論述了這一點: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特別是經濟結構不合理,是我國經濟發展諸多矛盾和問題的主要癥結之一。節能減排是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開征碳稅能夠推動化石燃料和其他高耗能產品的價格上漲,導致此類產品的消費量下降,最終起到抑制化石能源消費的目的,進而還能達到因減少使用化石燃料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減少其他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報告認為,開征適度的碳稅,將加重這些高耗能企業和高污染企業的負擔,抑制高耗能、高排放產業的增長。同時,征收碳稅有利于鼓勵和刺激企業探索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淘汰耗能高排放高的落后工藝,研究和使用碳回收技術等節能減排技術,結果必然是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降低能源消耗和加快節能減排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從面臨的國際形勢來看,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為此,相當一部分專家呼吁,包括碳稅在內的稅收政策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重要作用應被充分認識。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