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晚,北京,毛毛細雨。剛下班的李東撐起昨天才買的雨傘,快速走向街邊的地鐵站。
李東此刻內心矛盾,他很怕日本的核泄漏事件真的影響到中國的環境,所以即使到地鐵只有十分鐘路程,這位西北壯漢也毫不猶豫的撐起雨傘;但作為某光伏組件企業的國內市場經理,李東又禁不住的想:如果“輻射雨”真的對人體有害,政府一定會更加慎重的規劃核能。“國內太陽能市場大規模啟動就指日可待。”李東說。
實際上,李東可能已經要迎來事業的新高峰。就在兩天前舉辦的第五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就向企業們交了底:“十二五新能源規劃中政府邁的步子還是比較大的,特別是光伏產業。”
李俊峰表示,光伏產業發展2015和2020年的目標已經大幅提高,“十二五的目標不到20GW,但是已經非常接近了。”
此外,有接近發改委的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企業們普遍企盼的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也將在今年最遲明年制定并實施。
不過,隨著新能源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相關補貼資金的缺口將會增大。“目前4厘錢的標準是不夠的,只能滿足2010年所需要補貼項目需求的70%左右,這還是一個靜態的標準。”電監會價格與財務監管部副主任黃少中告訴本報記者。
黃表示,電監會會同發改委已經在研究更加完善的可再生能源電價政策,其中包括適當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的征收水平。“根據可再生能源預期發展規劃水平,今年或明年電價附加將由目前的4厘/千瓦時提高到6厘/千瓦時,到十二五末提高到8厘/千瓦時-1分/千瓦時。”
“十二五”光伏擴容達20GW
根據《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預計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發電裝機2.9億千瓦,約占總裝機的17%。其中,核電裝機將達到7000萬千瓦,風電裝機接近1.5億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將達到2000萬千瓦(即20GW),生物質能發電裝機將達到3000萬千瓦。
“如果核電發展規劃調低,清潔能源發電的缺口將可能由風電和光電來彌補。”李東說。
實際上,在2011年經濟形勢與電力發展分析預測會上,中電聯專職副理事長魏昭峰已經表示,“受日本福島核事故影響,中國的的核電發展思路已由‘大力’發展改為‘安全高效’發展,2020年規劃裝機目標則有可能調低至少1000萬千瓦。”
因此,天合光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紀凡在第五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上做出判斷:“十二五末,中國光伏裝機量就可能實現20GW。”
李俊峰給出的回應是:“2015年的發展目標確實很接近20GW。”他表示,發改委和能源局正在制定詳細的計劃,包括將光伏發展的目標明確的分解到地方。在具體推動產業發展的措施上,除了金太陽工程和特許招標項目之外,也包括提出有資源差別的固定電價。
一位接近發改委的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光伏上網電價政策肯定會在今年或者明年執行。“目前還是糾結在電價問題上。”
據了解,政府部門希望光伏發電成本降至0.8元/度,甚至更低時出臺上網電價。但機構測算顯示,眼下國內西北地區平均光伏發電價格至少保證1.06元/度,開發商才可獲得8%內部收益率。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