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麥克唐納談如何應對城市水資源短缺
一項由羅伯·麥克唐納(Rob McDonald)和卡門·瑞溫達(Carmen Revenga) 主持的研究報告表明,到2050年全球范圍內10億居民將要靠每人每天少于100公升的水生存。除非城市采取措施建立新的供水基礎設施或在水資源保護方面進行新的努力。
這項研究還說,將會有另外的一億人因為氣候變化而面臨缺水的困境,同時會有多達300萬人在一年中至少有一個月面臨水短缺。
記者就此采訪了主持這一研究的羅伯·麥克唐納博士。
記者:你是否試過每天用不滿一個浴缸的水生活?那是什么感覺?
麥克唐納:這個研究之后,我在一個星期里跟蹤記錄了我的家庭用水量——得出的平均值是每人每天用水130公升。這個數字比我在論文中所使用的臨界值稍高一些。
這種記錄確實提醒了我,要學著用一些節水竅門。我有一間老房子,我決定裝上節水龍頭。而現在我正在浪費許多水!我的洗衣機和洗碗機也很舊,我太摳門,以至于舍不得立即把它們換掉,但是它們一旦壞掉了我就有足夠的動力把它們換成節水型的。如果我做了這些,我家的用水量將少于一天2/3浴缸。
記者:通常有關人口的研究一出來,人們第一個反應就是:“問題不就在于人口的增長嗎?人們應該停止生小孩,這樣問題就解決了。”你對這種說法有何回應?
麥克唐納:這只是一種把相當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的思維模式,也是一種相當殘忍的想法。擁有孩子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最為重要的,可以說是一個人生活的幸福指標之一,而且很多人會說這是一項基本人權。
你必須把人口增長放到人口統計學意義上的變遷這個大背景下審視。在非常貧困的國家,出生率很高,但死亡率也很高。在國家經濟發展的同時,基本的公共衛生措施會得到應用,會使死亡率下降,在稍高一些的經濟發展水平上,出生率也會下降。
如果你看看現在一些歐洲國家,它們正在減少人口,出生率已經下降到如此之低了。發展中國家也在走和歐洲、美國相同的人口變化的道路,只不過它們還在這條道路較早的階段。在歷史上,美國也曾經有過非常快速的人口增長——只不過我們已經過了那個階段。
還要記住一點就是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具有如此大的動力,其原因在于這些國家擁有非常多的年輕人。即使這些年輕人都只生一個孩子,人口總量仍然會上升。
很多城市人口的增長與城市本地人口增長無關,而是農村向城市人口遷徙的結果。上百萬的人從農村來到城市尋求更好的生活。美國和歐洲也經歷過這樣一個階段——只不過是在50到100年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