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和住建部聯合下發了《關于組織實施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一體化示范的通知》,此次下發的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項目補貼將有較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超過三成。
“這意味著一向被看好的光伏建筑市場或將遭遇天花板效應。”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建筑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泰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節能事業部高級工程師杜彤在接受《中國聯合商報》采訪時表示。
泰豪模式業績為零
事實上,光伏建筑的瓶頸效應早就初露端倪。
杜彤所在的泰豪科技是國內首家以建筑智能化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光伏建筑是該公司的主打業務之一。早在2009年,該公司便組建了太陽能電源技術發展公司,正式進軍太陽能領域。泰豪科技集團董事長黃代放對光伏建筑前景一向看好,并計劃太陽能以及相關節能產品收入將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長。黃代放認為,在低碳節能建筑中,光伏將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泰豪科技企圖在光伏建筑上找到新的贏利點。
“雖然成立不到三年,但泰豪科技的光伏建筑業務量卻增長迅速。其中,北京泰豪智能工程有限公司在太陽能以及相關節能產品的收入已占到公司業務收入的10%到20%。”杜彤對《中國聯合商報》介紹,泰豪科技目前已中標多個金太陽示范工程項目,還將于今年3月份繼續申報太陽能光電建筑一體化示范項目。
據了解,泰豪科技投身光伏建筑市場采取的商業模式是,與新型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商新奧集團簽署合作協議。泰豪科技采購新奧集團的太陽能電池板,自己生產一些逆變器、配電設備等。杜彤表示,泰豪科技的這種商業模式能夠把太陽能電池技術迅速更新換代的風險控制住,并發揮自己在電氣設備與系統集成的優勢。
但泰豪模式能否持久,卻遭到了業界質疑。據了解,泰豪科技雖然是最早進入合同能源管理的建筑節能企業,但其運營模式未見產出,仍處投資回收階段。
補貼降低 雪上加霜
財政部和住建部近日聯合下發的通知表明,今年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項目示范申報的截止日期定為2011年3月10日。這標志著我國2011年將繼續支持光電建筑一體化項目,但此次補貼力度較此前有所下降。
公開資料顯示,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項目目前的中標價格在11元/瓦左右,即使是按照最高的12元/瓦計算,補貼也只有12元/瓦,而在2009年和2010年,該項補貼分別為20元/瓦和17元/瓦,下調幅度超過三成。目前,每瓦光伏電站的總投資成本為28元左右。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