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作為我國十二五規劃中的七大新興產業之一,已經成為國家振興經濟和轉變產業結構的重要突破口,前景無限,同時也是勢在必行。新能源汽車行業屬于高新技術產業,關鍵技術短期內可以獲得突破的領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具有核心技術和后續研發能力的公司將具備可持續發展潛力,此類公司也具有較好成長性,可獲得高的估值溢價。
十二五規劃助力新興產業崛起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是低碳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開源節流,對緩解能源供需矛盾,改善環境,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作為牽涉40多個行業、關乎數百萬甚至數千萬就業機會的產業,新能源汽車是最能反映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之一。新能源汽車推進我國交通能源轉型,通過能源多元化、動力電氣化、排放潔凈化實現我國從汽車生產大國到汽車技術強國的跨越。
備受關注的《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年~2020年)草案已經出爐,并在各相關部委征求意見進行修改,之后規劃很快就會出臺。從目前透露出的《規劃》細則看,中央財政將投入上千億元,支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從發展規劃、消費補貼、稅收政策、科研投入、政府采購、標準制定等方面,中國已經構建了一整套支持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的政策體系。
新能源汽車推進我國交通能源轉型,通過能源多元化、動力電氣化、排放潔凈化將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迅速發展,實現從汽車生產大國到汽車技術強國的跨越。新能源革命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徑,而混合動力電動車對減少石油依賴和排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應該是主攻的方向。據保守估計,到2030年我國的電動車保有量占20%到30%,我們的石油進口就有可能減少20%。對汽車消費處于增長期的中國而言,電動車是歷史性機遇,使我們有可能在較大幅度降低對國外石油依賴和溫室氣體排放的條件下,來圓中國人的汽車夢。國家應從能源安全出發,以前瞻性視角,戰略性眼光來評估新能源汽車的形勢,并重新審視、部署中國汽車形勢。
“十二五”期間,我國新能源汽車將正式邁入產業化發展階段。預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將分三步走,第一步是2008-2010年,在大城市公共服務領域開展示范運行。第二步是2011-2015年(“十二五”)開始進入產業化階段,在全社會推廣新能源城市客車、混合動力轎車、小型電動車。第三步是2016-2020年(“十三五”),進一步普及新能源汽車、多能源混合動力車,插電式電動轎車,氫燃料電池轎車將逐步進入普通家庭。
“十二五”期間,我國汽車發展總體上將采用一種過渡戰略和轉型戰略。未來5-10年乃至更長一段時期內,我國將采取內燃機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兩條腿走路發展戰略,一方面繼續優化現有的車用能源動力系統,發展節能型內燃機汽車;另一方面,開發新一代車用能源系統,發展新能源汽車,兩者共同發展,良性互助。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