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于10月召開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將研究關于制定“十二五”規劃的建議,該規劃也將為我國全面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奠定體制基礎。
記者了解到,目前有關部門正加緊推進“十二五”規劃調研編制工作。各地也在緊鑼密鼓地研究地方層面的“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探求區域經濟如何更好地謀篇布局,為未來五年發展注入新動力。
突出西部發展戰略地位
7月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部署西部地區未來發展規劃。這次會議突出了西部的戰略地位,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十二五”期間乃至更遠的將來西部地區的發展格局。
中央明確指出,西部大開發在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中具有優先地位,在促進社會和諧中具有基礎地位,在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具有特殊地位。
而目前正在研究編制的《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將進一步明晰西部地區的區域經濟布局、重點地區、重點專項規劃產業發展等。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介紹,國家初步規劃到2015年,西部地區經濟生產總值比2008年翻一番,今后數年西部地區經濟年增速都將保持在10%以上。此外,“十二五”期間中央在重大基礎建設項目上還要繼續向西部地區傾斜,在轉移支付和投資安排上也要繼續向西部地區傾斜。
發展特色優勢產業
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10年來,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一改滯后局面,年均增速達到11.9%;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標志性的工程相繼建成;并且,當地已經集中了一批重點航天軍工、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能源設備等具有雄厚實力的產業。
此外,西部能源和礦業資源十分豐富,具有發展壯大相關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據介紹,西部地區煤炭探明儲量占全國的67%,天然氣可開采儲量占全國的66%,水能可開發裝機容量占全國的82%,以及風能、太陽能、特色產業優勢、旅游優勢、沿邊開發開放優勢,這些方面的潛力都非常巨大。
發展區域特色產業,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成為未來西部地區產業發展的方向。國家明確提出,在西部地區,應培育特色優勢產業為龍頭,大力發展農牧業、現代工業和服務業,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使西部地區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執行院長于今說,西部地區產業結構中資源性特征明顯,在已有的產業結構當中原材料、采掘業等基礎性產品比重大,加工增值性產品比重較低。于今認為,目前,西部地區在重視發揮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努力將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能力。具體方式包括:一是圍繞西部地區的礦產采掘業、原材料搞產品深加工和精加工;二是圍繞農業搞好農副產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發展特色經濟;三是發展新型工業和比較優勢產業。
目前來看,國家已經對西部地區屬于國家鼓勵類產業的企業,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煤炭、原油、天然氣等資源稅由從量征收改為從價征收。“十二五”期間,當地仍將獲得資金和土地政策的傾斜和支持。
各省市緊鑼密鼓布局
新疆“十二五”規劃將是國家西部大開發的重中之重。記者了解到,目前新疆各項基建、民生和資源開發政策都在緊鑼密鼓的制定過程中,如喀什和霍爾果斯經濟特區的定位以及發展戰略等。
陜西“十二五”期間將把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與促進結構調整結合起來,擴大技術應用改造傳統產業。陜西省發改委主任祝作利介紹,將積極培育生物醫藥、生物育種、新能源、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新興支柱產業,大力推進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戰略性產業,加快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材料、太陽能光伏等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
四川省則提出,要更加重視川南經濟區發展,在“十二五”期間注重連接宜賓、自貢、瀘州、內江、樂山五市的快速通道建設,促進川南城市群整體發展;注重川南臨港經濟發展,加快川南經濟區對外開放平臺建設;注重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