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0年代以來,人們對確定和量化溫室氣體排放的興趣越來越大,以了解其對全球大氣的影響,并開始更好地了解不同溫室氣體的來源及影響。當前的排放是通過諸多方法確定的,包括宏觀模型、直接測量、計算和估算。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驗的增加,對每一種方法的準確性、價值和適用性的了解也在增加。
根據荷蘭環境評估局提供的資料,中國如今是頭號碳排放國。中國自然是建立溫室氣體測量與報告基礎設施的下一個中心。顯然,中國將大大得益于轉變為資源節約型以及能源基本自給自足的經濟體。成為環境友好技術及政策方面的領跑者,中國必將大有好處。這一現實在中國政府雄心勃勃的節能目標中得到了反映,如果得以貫徹執行,定將成為世界最積極環境政策的一部分。
然而,為了實現那些目標,中國需要建立一套量化能源使用和溫室氣體排放的系統。此系統必須以增長為導向、透明、精確可靠、符合國際標準,并伴之以第三方認證系統。一個碳與能效在線注冊系統,將為中國實現其自身能效目標的努力提供支持,促進中美在氣候變化方面的雙邊合作,支持中國參與減少碳排放的國際協議。假如中國能在未來的5至10年里實現其目標,那么注冊系統必須立即上線。但是,關于如何實施這一工具、由誰來管理以及采用一套什么樣的方法,問題依然存在。
如何最佳測量排放,也許取決于提出這一問題的理由。例如,各國政府可能基于經濟方面的假設來制定國家氣候變化政策,使用自上而下的評估。地區貿易機制取決于較小地域內特定減排項目有關的彼此無關聯的排放活動的精確計算和測量。管理部門希望有評估同類設施績效的參照數據:例如,比較兩家工廠,以了解減排效果。各公司為了成為良好的企業公民,可能想了解來自其所有經營活動的碳足跡,包括任何的相關責任及風險。
在中國建立這種網上自愿報告系統,有一個很好的理由。在過去12年里,越來越多的全球大公司,為了了解它們自身在全球排放中所占的份額,將溫室氣體核算納入其標準商業實踐。而且,它們期望供應商、競爭對手和客戶也這樣做。在中國,這方面的努力才剛剛出現,為依靠現有的經驗并開始進行強有力的嚴格核算提供了機遇。最佳的做法是,采用氣候注冊組織和加州氣候行動注冊專案在加州發展的模式,兩者共有500個會員,其中包括美國一些最大的排放企業。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