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均能源可采儲量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消耗巨大。以建筑能耗為例,建筑能耗大體占到全國總能耗的30%—40%,是發達國家的2—3倍以上。我國人均耕地只占世界的1/3,而實心粘土磚每年毀田達12萬畝;我國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衛生潔具耗水量高出發達國家30%以上,污水回水率僅為發達國家的25%;鋼材、水泥等物耗水平也要比發達國家高出10%—30%.
現階段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城鄉建設的加快,到2015年城鎮50%以上的建筑將是21世紀內建造的。因此,有效的降低建筑業的能源資源消耗,減少建筑行業造成的環境污染,將對整個社會可持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當前環境污染狀況
2.1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引發全球變暖所帶來的影響和危害主要有幾個方面:海平面上升;全球降雨不均衡,洪澇,干旱時有發生;影響大氣環流,出現異常天氣情況,造成農作物欠收;快速的氣候變化造成大量物種的滅絕,對生物產生多樣化影響;全球變暖造成生態系統和環境的變化,引起傳染病的流行,危害人類健康。
2.2臭氧層破環
臭氧層能有效地阻止大部分有害紫外光通過,而讓可見光通過并達到地球表面,為各種生物的生存提供必要的太陽能。而當前人類的活動正在使臭氧層遭到幾乎毀滅性的破壞,人工合成的含有氯、氟的一些物質,尤其以氟利昂和哈龍,對臭氧層的破壞最大。臭氧層遭到破壞會帶來嚴重的后果,使人體免疫機能下降,增加皮膚癌、白內障的概率;過量的陽光造成農作物減產,森林的退化;海洋生態系統遭到破環,加劇溫室效應和全球變暖。
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是大氣環境質量綜合因素的客觀反映。對酸雨形成起主要作用的Sox和Nox均來自于天然源和人工源,尤其以煤炭和石油燃燒過程中釋放的二氧化碳,礦物燃料中含氮物質燃燒時產生氮氧化物,以及汽車、飛機的尾氣,都產生Nox.酸雨對農業的影響主要造成土壤酸化,肥力降低;酸雨會造成水體酸化,破壞水生生態系統;酸雨還會造成植物黃葉并脫落,森林成片衰亡;同時,酸雨會危害人體健康,誘發癌癥、老年癡呆等疾病,使人患動脈硬化、心梗、肺水腫的概率大大提高。
3、建筑產業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
建筑環境是人類活動對資源影響的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世界1/6凈水供應給建筑,建筑消耗掉1/4的木材,消耗掉2/5的材料與能量。全球的建筑相關產業消耗了地球能源的50%,水資源的50%,原材料的40%,同時產生了42%的溫室氣體,50%的水污染,48%固體廢棄物,50%的氟氯化合物,同時建筑結構也影響水域、空氣質量以及社會群體的結構等較大的范圍。
4、加強建筑節能措施
節能絕對不等同于能耗絕對數量的降低,絕對不應該以犧牲室內環境質量為代價。隨著經濟和科技、文化的發展,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建筑能耗絕對值將有所上升,建筑室內環境標準也將提高。節能的關鍵在于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最終的目標是實現室內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從目前專業技術工種的劃分說,建筑節能的技術體系大致可以分為五個方面:建筑規劃與設計節能、建筑圍護結構節能、能耗設備與系統的節能、控制系統帶來的節能以及綜合節能等。
4.1.建筑節能規劃與設計
建筑節能規劃與設計是建筑師從整體綜合設計概念出發,堅持與能源分析專家、環境專家、設備師和結構師緊密配合,在建筑規劃和設計時,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同時創造良好的人工環境,按照使用要求對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進行調節控制。合理選擇建筑的地址、采取合理的外部環境設計;合理設計建筑形體,以改善既有的微氣候。
4.2減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為了維持居住空間的環境質量,在寒冷的季節需要取暖以提高室內的溫度,在炎熱的季節需要制冷以降低室內的溫度,從節能的角度講,應提高供暖(制冷)系統的效率,它包括設備本身的效率、管網傳送的效率等。這些都要求相應的行業在設計、安裝、運行質量、節能系統調節、設備材料以及經營管理模式等方面采用高新技術。
4.3減少建筑圍護結構的能量損失
建筑圍護結構的節能技術集中體現在對通過建筑圍護結構的能量控制上。在建筑實體墻部分,通過建筑的內、外保溫技術,在冬季的采暖季節,降低通過圍護結構向外的熱損失,在夏季,充分利用自然通風作用,調節室內環境。在建筑物透明結構部分,主要是控制窗戶的太陽能熱流,采光性能,通風性能等。
4.4降低建筑設施運行的能耗
建筑內的能耗設備與系統主要包括建筑的空調系統、照明系統、熱水供應系統、電梯設備等。其中空調系統和照明系統在大多數的民用建筑能耗中占主導地位,空調系統的能耗更接近建筑能耗的40%—60%,成為主要的控制對象。而降低能耗又成為建筑設施節能的關鍵,當前主要技術措施有:建筑能源的梯級應用;能源回收技術;通過控制調節系統來降低能耗;采用高能效的設備。
5、新能源的綜合利用和開發
5.1太陽能的利用
太陽能作為一種可持續利用的清潔能源,被認為是21世紀以后人類可期待的、最有希望的能源,并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重視。太陽能熱利用的兩個主要方面太陽能熱水器與太陽能建筑。
5.2地熱的綜合利用
空氣源熱泵是在供熱工況下將室外空氣作為低溫熱源,從室外空氣中吸收熱量,經熱泵提高溫度送入室內供暖。空氣源熱泵系統簡單,初投資較低。地源熱泵系統是利用較深地層中未受干擾常年保持的恒溫,其遠高于冬季的室外溫度,又低于夏季的室外溫度,可以克服空氣源熱泵的技術障礙,效率大大提高。地表水熱泵系統是在靠近江河湖海等大量自然水體的地方,利用這些自然水體作為熱泵的低溫熱源而設計的一種空調熱泵的形型式。地下耦合熱泵系統是利用地下巖土中熱量的閉路循環的地源熱泵系統。它通過循環液(水或以水為主要成分的防凍液)在封閉的地下埋管中的流動,實現系統與大地之間的傳熱。
5.3風能及其他能源利用
從廣義角度來講,風能、生物質能、波浪能、水能等都來自太陽能。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生產規模的擴大,今后,風力發電、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技術有望成為替代能源。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