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政府14屆129次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廣州市公共機構合同能源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鼓勵公共機構通過合同能源管理方式開展節能改造。而同時廣州市發展改革委總經濟師周青峰表示,節能是個系統工程,全市公共機構所占的能耗量并不大,主要是工業和交通,“此舉主要是示范和導向作用,推動整個社會節能”。
從20世紀90年代初合同能源管理機制正式引入我國至今,據中國節能協會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全國的節能服務公司已經超過了100家。然而,面對國內龐大的節能市場需求和合同能源管理在國外的成功實施,節能服務公司卻遠沒有像預期那樣的快速發展。
什么是合同能源管理
合同能源管理(EPC——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節能服務公司與用能單位以契約形式約定節能項目的節能目標,節能服務公司為實現節能目標向用能單位提供必要的服務,用能單位以節能效益支付節能服務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潤的節能服務機制。其實質就是以減少的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項目全部成本的節能業務方式。這種節能投資方式允許客戶用未來的節能收益為工廠和設備升級,以降低運行成本;或者節能服務公司以承諾節能項目的節能效益、或承包整體能源費用的方式為客戶提供節能服務。
運作模式及發展
依照具體的業務方式,合同能源管理可以分為節能量保證型、節能效益分享型、能源費用托管型三種運作模式。不論哪種運作模式,其實質都是一種以減少的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項目全部投資成本的節能投資方式。這種市場化機制是70年代在西方發達國家開始發展起來一種基于市場運作的全新的節能新機制。合同能源管理的國家標準GB/T24915-2010《合同能源管理技術規范》,國家支持和鼓勵節能服務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機制開展節能服務,享受財政獎勵、營業稅免征、增值稅免征和企業所得稅免三減三優惠政策。
政策扶植
2007年10月
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首次將公共機構節能以立法形式明確。
2008年8月
國務院頒布的《公共機構節能條例》首次提出公共機構可以采a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
2010年4月
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意見》明確規定了各級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相關會計處理方式。
2010年6月
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頒布的《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財政獎勵資金管理辦法》明確,財政獎勵資金用于支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支付范圍包括公共機構節能改造項目。
2010年8月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合同能源管理技術通則》(GB/T24915-2010)。
2011年8月
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印發的《公共機構節能“十二五”規劃》提出積極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廣泛引入市場化手段,為公共機構節能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2012年12月
合同能源管理服務項目首次在《中央預算單位2013-2014年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及標準》中亮相,這意味著中央預算單位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務項目均要實行政府集中采購。
節能公司在中國的發展
合同能源管理機制被引進國內以后大大促進了國內節能企業的發展,很多節能企業有單純的制造節能設備,轉變為節能投資,這在促進節能減排發展的同時也加快了節能企業本身的快速成長,更有很多企業將企業的重點發展放在了合同能源管理上,使得合同能源管理在引入中國后著漸的適應了中國的能源環境,在運營上一步步的走向完善和合理。如國家主導下的中節能,市場模式下發展起來的一批專業的節能服務公司在運用合同能源管理上都已趨于成熟。
總結: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的發展既不缺少技術手段的支持,也不缺少國家政策的扶持推動。但是,為何目前發展依然緩慢?原因一是當前節能降耗還沒有成為某些高耗能企業和地方政府的自覺意識,仍然有不少的企業為了一己私利,以經濟利益為中心,節能降耗意識較弱。而最關鍵在于節能利益分配方面。在合同能源管理項目中用能單位和節能服務公司對于實際產生的節能量會存在爭議,通常節能量的測算是合同執行的難點。一般情況下,都是用能單位與節能服務公司對項目實際節能效益發生爭執,一方面是對能耗自然增減量認識不統一,另一方面是因為用能單位人事變動后“不認賬”。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大力發展第三方專業的節能量測算和驗證機構,從第三方專業、公正的角度在項目實施前、實施過程中及最終產生收益的階段,全程實行測算和驗證,從第三方的客觀角度合理分配節能收益。建立成熟的監督體系,才會讓用能企業與節能公司無后顧之憂。政府應以強制性政策規定及經濟激勵手段促使企業自覺實施節能改造,對能源利用率低的企業或行為有明顯的懲罰措施。另外應為節能服務產業制定正規行業規范及評價標準。相信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在今后定將在全國生根發芽、遍地開花,真正地為企業節約成本,為節能錦上添花。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