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降臨,車水馬龍,駕車從105國道駛入上沖檢查站,無處不在的白色光線溫柔地、均勻地灑落在肩膀上,讓人倍感舒適,道路兩側的LED燈已把黑夜變成白天。“平均照度比原來高一倍,而功率僅為原來的7成左右。”據城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經營部經理胡志堅介紹,與普通的路燈相比,LED燈沒有光斑和視覺盲點,光點分布十分均勻,大大提高了市政道路的照明效果。
除105國道外,人民西路等主城區241條道路均換成了LED燈。據介紹,上述提到的道路均屬于一期公共綠色照明LED工程,一期項目改造范圍包括珠海市主城區以及其他片區,道路等級包括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以及支路,燈具類型包括路燈以及庭院燈,改造燈具數量約2.7萬盞。該項目于2012年年底動工,并于2013年11月完成竣工驗收,節能效果十分明顯。
據了解,招標產生的第三方檢測單位(廣州賽寶認證中心服務有限公司)對一期項目的檢測結果顯示,項目改造替換LED燈具共計26847盞,經現場核實,改造項目邊界內基準線電耗為1964.17萬千瓦時/年,改造后耗電量為682.53千瓦時/年,項目改造年節電量為1281.62萬千瓦時,節能率為65.25%,故障率為2.3%。
值得一提的是,珠海公共綠色照明LED路燈改造項目的運行模式獨具創新:珠海采用合同管理(EMC)并類似于BT的模式,由珠海城建節能科技有限公司作為業主,按照合同,負責工程投融資、燈具采購、工程實施、售后和更換燈具回收服務,政府分5年返還投資方投資建設費用。
“項目在5年質保期內燈具的更新維護由LED路燈改造工程項目中標單位負責,供電線路等其他設施養護仍由原路燈養護單位負責,質保期外的養護由原路燈管養單位負責。”胡志堅告訴記者,他們已經要求監理和施工單位,建立相應燈具備品備件制度和維護機制,以保障燈具出現損壞或者故障時有充足的備件予以更換,并保障出現故障時,燈具在相應時間內得到修復以及處理。“我們預備了600盞LED燈,一旦市民反映路燈有問題,我們將在24小時內解決,保障道路照明正常。”在場的安裝單位表示。
二期改造6萬余盞燈
鑒于LED燈良好的照明以及節能效果,珠海還將大力推動普及工作。據介紹,珠海還會推進公共綠色照明LED路燈二期改造項目,明確要完成約6萬余盞路燈的改造工作,繼續采用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改造范圍包括情侶路、檸溪路、前山立交到湖心路口等道路以及各區的市政道路,并爭取今年下半年動工。
胡志堅表示,路燈的改造采用屬地負責的原則,路燈的改造主體由各區政府(管委會)自行組織改造,相關費用由區自行解決;如由市統一組織的改造工程,則繼續由城建集團實施,改造的前期工作以及前期設計費用由市統籌,而投資返還則根據改造路段的電費支付渠道由市、區財政分別結算。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