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大會締約方第15次會議在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商討《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到期后的后續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減排協議。作為新能源應用的排頭兵,led照明產業正面臨新的歷史發展機遇,在引發照明革命的同時,也將為推動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建立節約型社會做出重大貢獻。
全球經濟一體化興起,國際led照明產業正在向中國進行產業梯次轉移,這使中國的led照明產業有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可能。然而馳昂咨詢分析師李俊認為,中國led照明產業當前還面臨以下發展瓶頸:
1、中國的研發(尤其是集成技術)創新和國外的差距明顯。目前中國led照明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盈利能力差,科技投入不夠,人才缺乏。同時又缺乏有效的、有實質性的產學研合作。led照明跨行業、跨部門、跨學科的產業特點,以及目前國內的研發體制,導致現有人才、資金分散,設備、信息、技術不能有效共享,低水平重復現象普遍,加劇了這種競爭的不利局面。
2、產業環境不利于弱小的高新技術企業健康發展。由于led照明產品發展很快,技術還不成熟,相關產品的質量檢測標準、行業標準以及國家標準都還沒有出臺,形成行業內非良性競爭。因此,整個產業環境不利于弱小的高新技術企業健康發展。另外,國家欠缺相應的稅收和采購政策支持,國家資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產業的上下游之間和區域發展的定位已經產生各自為政的局面,整個中國led照明產業的競爭力被削弱,無法參與國際競爭。
3、核心裝備和原材料完全依賴進口。目前來看,國內廠商和研究機構幾乎都是引進進口設備和原材料。假如我國led照明產業的上游裝備和原材料繼續依賴進口,那么即使從國外引進了技術、學會了生產,還是無法找到競爭優勢。事實上,目前中國已有部分核心技術,但是缺乏有效的組織,國家缺少相應手段扶持,因此核心技術沒有被充分利用。
4、專利方面的劣勢。專利技術在led照明產業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其獨特的專利分布方式,專利的轉讓、授權及糾紛將極大的影響行業未來的發展格局。國內的技術水平與國外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這一點在專利方面的體現尤其突出。我國上游專利申請量少,并以外圍發明專利為主,下游申請量雖大,但大部分都是實用新型專利。雖然國內在芯片、熒光粉等方面還沒有明顯的感受到來自Nichia、Gree等擁有專利大企業的壓力,但隨著芯片及封裝產能的進一步擴大,國內企業越來越多地參與國際競爭,也將更多地面臨專利難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