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市場兩個趨勢,一個是項目越做越大,如河北省公司一個標中標金額在1.2億元左右。另外一個便是行業競爭加劇,價格戰的趨勢明顯。”
據先河環保透露,目前整個行業環境監測數據的職能在轉變:變成一個可以考核下級政府的一個工具,上級政府通過環境監測指標下放減排任務,利用空氣質量數據倒逼結構調整,因此,環境監測業務的實際需求量比之前政府規劃的量要大很多,這種趨勢從去年開始有苗頭,今年開始集中爆發。
先河環保并未詳細披露行業內價格戰的情況,但另外一家環保上市公司聚光科技[-0.26%資金研報]的業務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以他們自主研究的PM2.5監測設備為例,售價在15萬-20萬元之間,而另外一款曾代理的國際進口品牌的PM2.5監測儀器售價在20萬-25萬元之間,兩者最多相差40%,質量卻沒有什么差距。“外國公司雖然零售價很高,但在競標政府項目的時候最低報價能到10萬-12萬元,這個價格連我們都合不上成本,更何況是他們。”這位業務員坦言,這樣的情況早在2012年便開始出現,美國兩家公司曾經在華東某省的政府采購中以成本價的一半不到中標。今年以來愈演愈烈,不光國外公司是第一批市場賠本賺吆喝的,連國內企業也“不顧死活”,爭相跳入價格戰漩渦。
另一家同樣遭遇價格戰的環保企業市場部負責人也坦言,一些小企業“比較狠”,一般十多萬元的設備,他們敢給出幾萬元的價格。有的地方還存在地方保護,當地企業往往被優先選定,“部分地方和企業對設備要求不高,這也給那些低端、狠壓價的企業提供了市場”。這位不愿具名的負責人還稱,不僅是國內如雨后春筍的諸多后來者沖擊,還有國外企業帶來的壓力也一直存在。他們已憑借時間和技術優勢,盤踞了環境監測設備大部分市場。
政策助力環保監測儀器發展
在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國新辦舉行了新聞發布會,會上由環境保護部會同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主管部門共同編制完成的《2013中國環境狀況公報》正式發布。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李干杰在會上介紹環境質量狀況時表示,環保部門貫徹落實“向污染宣戰”的具體行動,著力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并且將抓緊制定出臺《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業內專家稱,這“三大戰役”將與此前“低碳行動”的萬億元盛宴結合,為未來的環境保護工作添磚加瓦。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郭凡禮表示,全國水環境質量不容樂觀、全國近岸海域水質總體一般、全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形勢嚴峻、土地環境形勢依然嚴峻,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區域性退化問題較為嚴重這四方面是今后改善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
“隨著近期決策層不斷出臺的各項有關環境保護治理的政策和措施,環保板塊也在近期呈現出了良好的態勢,加上消息面的刺激,短期內環保板塊將會受到追捧,而在各項政策措施逐漸落地后,環保板塊以及整個環保產業將因此被激發出更大的潛力。”招商證券(行情,問診)相關行業分析師表示。
“在市場經濟中,環保產業和其他產業一樣,要獲得發展就必須有融資條件。”郭凡禮認為,目前,缺乏融資渠道或融資渠道不通是環保產業發展的重要障礙。資本市場可以為我國環保產業的發展創造新的投融資體制,通過資本市場的投融資體制的創新,可以解決環保資金投入不足、投資主體單一的問題,使環保企業的融資渠道更加通暢。
郭凡禮進一步分析稱,相比目前的水平,我國環保產業未來至少有一倍以上的增長空間,環保產業投資未來的5年到10年每年將增長10%以上,在環保行業整體快速增長的同時,環保服務和環保產品在工業領域用于前端治理的發展空間最為廣闊,我國環保工程服務市場也面臨較好的發展機遇。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