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民經濟的騰飛,社會近年來大跨步發展,城市化建設進程不斷推進,我國的市政建設開展得如火如荼。市政工程是一項基礎性的建設工作,對城市發展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它不僅僅關系到城市的容貌,還直接關系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市政道路工程是市政建設中的動脈,道路的路面更加是政府的一面鏡子,其施工質量,會直接影響到城市形象和人們日常生活質量,加強市政道路建設,提高施工質量的管理、增長道路路面壽命、降噪環保、易維修是非重要的,因此,改性瀝青路面的出現到推廣到成為城市道路標配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然而,我國的市政工程建設依然存在著比較大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市政工程從業人員急需考慮的。以下就市政道路工程存在的問題和改性瀝青混凝土使用進行探討。
1、市政工程的道路質量問題
1.1主觀原因
工程質量的保證,其中一個必要的前提是施工管理工作要做好。往往為了謀求更大的企業利益,在施工的過程當中使用簡單且不合理的方式進行工程建設,例如對一些必要的、繁瑣的工程進行省略或者偷工減料;而且施工管理的手段落后,管理者的技能水平低下,一些必要的檢驗工作沒有認真落實,喪失了檢查監管,導致了施工質量的下降。
1.2客觀原因
路基是路面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強度不足的話會很容易導致面層的變形。這種現象的發生原因主要是因為道路的強度不夠,導致路基的抗變形能力不強,導致路面出現問題,影響了城市的交通情況;另外超負荷使用道路,大型機械和超重車輛長期使用,使路基及路面超出疲勞極限,導致面層破損變形,遇水后并不斷擴大,影響正常的通行使用需求。
2、改性瀝青混凝土路面的特點
以往普遍采用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較高剛性、抗彎和抗壓等眾多能力,因此是市政道路的主要建設材料,但是,其具有汽車行走的時候形成較大的噪音,維修時須大面積整體維修,從而破壞了城市的環境和維修成本高。為了能夠進一步改善城市的環境,提高居民生活的滿意度,改性瀝青路面應運而生,并廣泛應用在市政道路的建設當中。其主要優點就在于,噪音小、柔性結構提高行車舒適度、道路不容易出現裂縫、可以小面積維修等,彌補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的不足,并且有效地抑制揚塵,大大提高了環保素質。
3、改性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控制
3.1施工溫度控制
在進行市政道路改性瀝青施工的過程中,改性瀝青的溫度高低會對瀝青的壓實度關鍵性的影響。因此,必須要控制好瀝青的溫度。根據研究顯示,由于改性瀝青熔點較高的特殊性,其施工溫度也要明顯高于普通瀝青的施工溫度,但必須要將溫度控制好。過高的溫度也會導致瀝青的改性劑以及抗剝落劑出現老化,并影響瀝青的質量。因此,改性瀝青的施工溫度應該控制在120~160攝氏度左右。在進行施工期間,必須設相關人員對溫度進行實時監控,裝車為:160℃、運輸:150℃、初碾120—140℃、終碾90℃。
3.2拌合控制
3.2.1集料除塵。由于瀝青拌合施工需要在室外進行,在進行施工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混入灰塵等雜質,并大大降低了瀝青混合物的質量。因此必須要對瀝青做好相應的防塵工作。工作人員應該根據當天的拌合量以及礦料等方面進行檢測,計算出符合標準的分量。還應該將計算值和實際工作中的消耗量進行對比分析。
3.2.2抗剝落劑的添加。改性瀝青道路的質量與抗剝落劑的添加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工程中為了能夠有效改善瀝青路的抗滑性,工作人員應該按照相關標準進行拌合集料,并在拌合集料當中適當加人抗剝落劑。此外,還可以根據瀝青的重量對抗剝落劑進行摻配,從而保證改性瀝青的抗滑性能。
3.2.3時間的控制。由于各個道路的施工環境各不相同,因此所需要的瀝青等級也出現不同,這導致了瀝青的拌合時間自然也有所不同。工作人員在進行拌合之前,工作人員也可以根據材料選擇合適的拌合時間,在進行拌合的過程中,也要對材料的品質進行監控。
3.3混合料輾壓控制
為了能夠保證改性瀝青路面的質量,其輾壓工作必須要緊結合攤鋪機進行,從而有效保證改性瀝青路面在合理的溫度下能夠輾壓成型。此外,由于改性瀝青當中瀝青的軟化點有所提高,因此必須要對攤鋪質量進行嚴格控制。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應該要保證攤鋪機之間的連貫性,才能有效實現改性瀝青的壓實度。此外,改性瀝青一次性攤鋪面積不適宜過長,一般需要控制在25—30m左右。此外,由于改性瀝青具有非常高的粘稠度,因此在進行攤鋪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粘附,主要在粘附輪轂和攤鋪機中。針對這種情況,工作人員在輾壓的過程中,應該嚴格控制好陪水量,并安排專業人員到現場對輾壓工作進行監督,控制輾壓的工序、進度、溫度等,保證市政改性瀝青道路的施工質量。
4、結語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建設速度加快,城市交通量也變得越來越大,車輛的不斷行駛,給道路的質量和使用壽命產生重要的影響,要提高道路的質量,延長其使用壽命,必須要提高改性瀝青混凝土道路的施工質量,采取先進的施工技術,保證道路的質量,再配備科學交通管理體系,改性瀝青將在近十年內為人們的生活質量指數添磚加瓦。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