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區域壟斷性決定了生活污水處理行業存在一定的地域壁壘
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一方面,根據現有的技術,排污管網建設成本非常高,不可能建立大范圍城際傳輸管網;另一方面,由于污水的成分復雜,混合傳輸不僅使污染難以控制,而且會產生難以預見的化學反應,所以污水處理市場具有典型的區域性特征。
另外,污水處理廠的布局必須考慮合理半徑,通常在一定區域內只能布局一家,而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服務區域內不適合再建第二家污水處理廠,這種區域內的自然壟斷性成為新企業進入該區域污水處理市場的自然障礙。
2、行業特殊的投資運營方式形成較高的資本壁壘
生活污水處理是資本密集型行業,其建設投資具有很強的資產專用性和顯著的沉淀成本特征。污水處理建設項目總投資較大,投資回收期相對較長,一般BOT 模式的特許經營服務期長達 20~30 年,這就要求污水處理行業的投資者必須具有相當的資金實力和穩定運營的能力。
3、多學科專業技術應用構成污水處理行業的技術壁壘
在生活污水處理行業,活性污泥法是主要的污水處理方法。活性污泥法是在曝氣充氧條件下,對污水中的各種微生物群體進行連續混合培養而形成活性污泥,并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在近百年的發展歷程中,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技術原理沒有改變,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新技術的更替,不斷產生各種新工藝和吸收新技術,比如常見的氧化溝工藝、SBR 工藝、A/O 工藝、A2/O 工藝、AB 法等。這些工藝方法在專用設備及設施的開發設計以及在后期的運營管理階段,需要涉及到工程建設類相關專業以及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微生物學、材料學、衛生學和工業自動化等門類眾多的專業技術。污水處理廠運行穩定與否和能耗、物耗的高低,取決于對這些專業技術的綜合集成能力和技術經驗的累積,兩者不可或缺。
4、行業資質許可制度構成準入壁壘
國家在污水處理行業實行資質準入制度。根據《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許可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部實行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許可制度。此外,與污水處理行業相關的資質還有:國家發改委對工程咨詢行業實施資質許可制度;國家住建部對工程設計和工程施工總承包實施資質許可制度等。
上述資質許可制度對企業的從業人員專業配置、專業素質、單位經營規模、經營業績和誠信記錄等均有嚴格的規定,從而對于不斷提高污水處理行業整體技術水平,促進和引導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客觀上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行業的準入門檻,淘汰了部分不合格企業。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