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的環境問題一直是近年來的新聞焦點,接連發生的大范圍霧靄天氣,讓民眾苦不堪言。對此,我國政府高度重視,頻頻出臺污染防治政策,出重拳“水陸空”三位一體向霧霾宣戰,這也給國內環保裝備產業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專家指出,未來我國環保裝備市場需求旺盛,發展潛力大,環保設備應朝著專業化、成套化、系列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功效不斷提高,滿足我國對環境改善的高要求。
市場全面爆發
近年來,環保以及環保產業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特別是2013年以來,頒布的相關環保政策數量近30條,超過2010~2012三年的總和,并由“喊口號”階段具體到了落實階段。其中,大氣、水體、土壤污染治理,是國務院確定的環境保護三項重點工作,今年已展開“水陸空”三位一體的污染防治。
中國環保機械行業協會秘書長王亦寧表示:“整個環保裝備制造業面臨的政策環境、市場環境都是空前的。我們要充分利用政策紅利的機遇,促進行業的發展。”
根據中國環保機械行業協會數據,環保裝備制造業2013年1~9月工業總產值1600億元,增長幅度為19.07%;出口交貨值69.79億元,同比增長38.17%,增長幅度在機械行業61個出口行業中位居第一。
據《中國聯合商報》記者了解,我國環保裝備產品以空氣和水污染治理設備為主,分別占環保裝備制造業總產值的40%以上,固體廢物設備、噪聲與震動控制設備、環境監測儀器年產值分別占環保裝備制造業總產值的5%、6.5%、2.3%左右。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制造業發展戰略研究》數據顯示,我國環保裝備制造業市場占有率排名前十位的分別是:浙江、江蘇、北京、上海、山東、廣東、河南、福建、河北、遼寧。
值得關注的是,近兩年北京環境污染防治專用設備直奔10萬臺(套),遠遠超過浙江、江蘇、上海等省市,拔得環境污染防治專用設備的頭籌。這與其首都地位、嚴重的環境污染及政策支持力度等有著直接關系。
而隨著各項政策的落地,2014年三個細分領域更是值得高度關注。
一是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2012年以來,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對環境監測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為行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2年行業收入規模同比大幅增長38%。2012~2015年,隨著空氣、煙氣、水質監測等子行業因監測點數量以及監測內容的增加,行業規模將迅速擴張。
二是空氣污染及水污染防治設備。2014年作為“落實大氣污染防治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中央財政專項資金,安排100億元對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實行“以獎代補”。同時,總投資預計2萬億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將出爐,這將為水污染防治設備行業帶來政策利好。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