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節能包括建筑材料生產、建筑施工等幾方面的能耗,提高建筑中能源利用率,減少建筑中能源損耗,在建筑中合理并有效利用能源,這也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建筑節能技術在對建筑物的特性進行全面模擬和分析的基礎上,對建筑物的能量消耗、室內物理環境、建筑材料的選用、保溫設計、窗墻比、風環境設計、采光、日照、遮陽、空調與通風系統等諸多方面進行分析,模擬出結果,然后將該結果運用于設計中的建筑,以更好地節約能源。
一、建筑設計與環保節能的關系
住宅建筑設計中生態平衡、環保與節能是相互影響和聯系的,人類可以自主建造舒適的建筑內部環境,但人工化的舒適通常依賴于照明、空調和通風等高耗能設施,而且舒適度的提高又常以增加耗能為前提條件,這種模式帶來了當前環境和能源危機,進而威脅到人類自身生存發展與安全保障。
隨著經濟迅速發展、城市進程加快、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建筑耗能占整個能源消費總量比重不斷上升,由于新建和改建建筑消耗大量能源帶來自然環境不斷惡化。水污染嚴重、土地資源利用率低、建筑耗材高等問題在建設過程中還依然存在。若不合理控制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將會導致綠化與水面嚴重不足、空氣污濁、氣溫升高、能耗劇增。自然環境惡化的結果是建筑系統內外物質良性循環與能量良性轉換受到嚴重破壞,進而影響到人類的生態環境受到破壞。居住區中的氣候設計,不僅是充分利用自然能源、減少再生能源消耗的問題,也是直接處理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問題。
二、建筑節能環保設計
1.建筑的綠化覆蓋
首先,應將建筑空間與城市綠化通過資源整合的方式達成統一。其次,將建筑與綠化復合,做到雙方效益的最大化。建筑與綠化覆蓋結合。再次,這種設計方式是一種人性化的方式去解決建筑與城市的生態問題。最后,這種方式有利于城市公共空間體系的整合。綠化是與自然環境有機的結合,而不是脫離地面而孤立存在的,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賴的整體;同時,由于這種空間的連續性,建筑的可達行增加了,人們也能夠從一個外部環境輕松地進入建筑的上部空間,并享有這份空間提供的視覺與心理上的輕松、愉悅。
2.采用綠色環保節能型建筑材料
住宅建筑的外圍護結構隔熱保溫性能直接決定了室內環境的舒適性與熱穩定性,同時對于降低住宅建筑能耗起到了關鍵作用。目前在我國較為常見的做法是完成外圍護結構后,再將保溫層附加其上,從而使熱工性能得以改善。雖然這樣做能夠起到一定的節能作用,但由于高效保溫材料的成本都較高,而且生產這些材料的過程也會使各類其他能源大量消耗。因此,在住宅建筑節能設計時,不能單純地考慮建筑使用中的能耗,而是應從整體考慮出發。比如,利用農業副產品用作綠色建筑材料就是一種很好的嘗試,既能夠使農民獲益、降低材料成本,同時還能使秸桿燃燒時的溫室氣體得到控制。
3.在設計中充分利用自然資源
目前最為成熟的自然資源非太陽能莫屬,作為潔凈的天然能源,太陽能已逐漸由原來的補充能源向著替代能源轉變,以緩解油、電、煤等資源緊張的問題。我國的太陽能技術經過20 多年的大力發展,相關產品的研發與生產技術已經拉近了與國外先進太陽能技術之間的差距,日益受到市場的青睞。另外,如果單從使用效果或是使用成本與投資的回收周期方面來看的話,利用太陽能的成本優勢也是巨大的。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