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廢渣、稻草秸稈等都成了建房的好材料,住在這樣的房子里,冬暖夏涼,自然通風隔熱。昨日,正在長壽如火如荼建設的國內首個節能節地移民示范住宅區,通過了科技部專家的階段性驗收,預計明年首批移民就可入住。
在美麗的長壽湖畔,挺立著一幢幢紅白、灰白相間的樓房。遠觀,它們和普通的住宅區沒什么兩樣:斜斜的屋頂,陽臺、窗戶錯落有致。節能節地,到底體現在什么地方?走進看,才看出了端倪。
原來,結合這里“三山夾兩槽”的地形地貌以及亞熱帶濕潤氣候的特點,整個房屋都以階梯式、南北朝向布局為主,為的就是滿足小區采光通風的需要。再細看,房屋屋面的局部被設計成坡面。“墻面里加入了隔熱板,可以使房屋既防水,又能自然隔熱。”現場一工作人員介紹。
從承擔該住宅區設計的重慶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研究院有關專家的口中,記者還得知,建造住宅區房屋的生產切塊和水泥制品,大都采用工業廢渣、粉煤灰等制成,而稻草、麥秸等農村常見的廢棄物,也被生產成了輕質墻板,用在了房屋的墻面里,房屋組成了一個“變廢為寶”的綠色小區。
與此同時,整個住宅區的基礎設施管網,全部設計在地下,可實現雨污分流、污水集中處理、垃圾分類收集等功能,讓整個住宅區實現“地上”郁郁蔥蔥,“地下”節能處理。
據介紹,這個節能節地住宅小區是科技部在國家“十一五”支撐計劃中,為我市量身定制的,預計總投資達4000萬元。先期將在長壽區的江南新城、江南鎮石廟村、長壽湖鎮等地,以樓房和小洋樓為主,建設社區移民型、散居移民型、城鄉統籌型三種移民住宅區,并開發分類指導的農村住宅設計模塊化軟件,預計明年就將有首批移民正式入住。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