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熱心環保事業的一分子,筆者對北京的環保工作尤為關注,對高溫下堅持處理城市垃圾的環保員工表示敬意。筆者發現,進入夏季高溫期,垃圾問題屢屢出現在都市報刊的重要版面上。有報道說,一個名字煞是好聽的新樓盤,在一夜之間被四周飄來的垃圾臭味所包圍,一查,原來是天熱暴露了周邊有數個垃圾堆;北京幾個垃圾填埋場的周邊居民,不勝夏日垃圾臭味之擾,最近先后有居民多次出來攔截垃圾車。垃圾問題直接影響到市民的正常生活。
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大大加快了垃圾量的增長。能否科學處理好垃圾,直接關乎到民生。垃圾問題不僅是北京面臨的問題,也是整個中國乃至世界面臨的問題。垃圾對人類的危害也是顯而易見的。
在一些發達國家,目前對垃圾的處理大都從填埋,發展到焚燒或更科學的處理。垃圾填埋坑總是有限度的,何況夏日下雨后加之高溫蒸發,難免臭水臭味溢出擾民。比較而言,用焚燒爐處理垃圾相對科學一些,但焚燒爐的設制需要與居民樓保持一定距離,避免“二噁英”污染。有專家說,科學的距離在1公里左右。
一個月前,筆者和本社同仁曾到廣西來賓市開會。任職市領導的朋友建議我們去看看該市的垃圾焚燒廠。我們欣然前往,并對這里周邊花園般的環境,空氣中聞不到臭味,留下深刻印象。
該廠遠離居民區,總投資達2.25億元,配備有2臺35噸循環流化床焚燒爐、2臺7.5MW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自2008年8月投產運營以來,體現了“減容、減量、無害、資源化”等優點,從根本上解決了該市生活垃圾污染問題,凈化了環境。
據介紹,該廠采用先進的焚燒發電技術,利用850攝氏度以上高溫對垃圾進行焚燒處理并使之產熱發電,焚燒后的殘渣還可再利用。該廠年處理生活垃圾可達18萬噸,年發電量1.2億多千瓦時。
筆者盡管對北京垃圾處理中心的工作狀況了解有限,但對一些區縣居民常常受到垃圾臭味之困時有所聞。北京作為人口逾千萬的超大城市,垃圾問題也成為市政決策者令人頭痛的問題。應該說,北京市為最低限度減少垃圾對城市居民生活的影響,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就目前現狀來說,處理方法和能力還不能適應不斷增長的垃圾處理的需要。筆者認為,這個問題是涉及民生的重要問題。我們這些住在城區的居民可能體會不到住在垃圾場周圍居民每到夏日所面臨的臭味之擾,但他們的生活環境值得我們共同關注。攔截垃圾車的行為是不值得提倡的,但政府有關職能部門也不能只是“頭痛醫頭”,疲于應付有關投訴,而應從改善民生的高度,從建設現代化國際都市的高度,立足長遠,科學規劃,加大投入,認真付諸行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