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連市甘井子區拉樹房村西側,有一座綠樹成蔭、花草芬芳的花園式工廠,每天有1500多噸的城市生活垃圾經過全封閉焚燒,最后變成極少量無毒無害的殘渣,成為可利用的再生性資源。這種“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的
垃圾處理方式,成為我省垃圾處理和循環經濟發展的一個典范。
目前,我省城市生活垃圾主要通過填埋處理,存在著占地面積大、二次污染風險大、選址困難、資源化利用差等缺陷。大連市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出發,建立了新型垃圾除運體系,并在末端環節改變處理方式,確定了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2012年,日處理生活垃圾1500噸、年處理生活垃圾54.75萬噸的大連市城市中心區生活垃圾焚燒廠竣工投產。
據大連市建委的同志介紹,采用焚燒處理技術,不僅使垃圾處理充分實現了無害化,而且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十分可觀。全封閉處理使垃圾所產生的臭味及二次污染等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垃圾發酵產生的滲瀝液經處理后達到三級排放標準。同時,采用焚燒處理方式,可使生活垃圾減量80%以上,每年可節省土地80余畝;垃圾焚燒廠年發電量約1.6億度,上網量為1.47億度,按每戶每月240度計算,可滿足5萬戶居民用電需求;垃圾焚燒每年可減排1096噸二氧化硫、1.15萬噸粉塵。據介紹,我省將全面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為碧水、青山、藍天三大工程建設助力。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每個城市都要規劃建設至少一個生活垃圾焚燒廠,強化
節能減排。目前,大連市已規劃建設3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沈陽市也已規劃建設3個。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