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成為一個國外討論中國的熱門話題。
當然,中國的空氣污染也已經越來越受到官方重視。
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氣“國十條”)制定了詳細的計劃與措施,被認為會加快中國的治霾之路。
不過,這樣雄心勃勃的行動計劃中的一些措施或許會造成意想不到的結果。
近日,全球著名的智庫世界資源研究所(WRI)發表的一份研究結果顯示,“國十條”行動計劃中的煤制天然氣(SNG)的發展規劃將有可能使得短缺的水資源進一步受到威脅。
“煤制天然氣或許能夠增加天然氣供應,但是對項目所在地的環境影響,包括水資源壓力和溫室氣體排放,都會比較大”,世界資源研究所水項目人類與生態項目研究員溫華表示。
世界資源研究所是一個全球性環境與發展智庫,其研究活動致力于研究環境與社會經濟的共同發展,位列世界環境類智庫榜首,與中國官方以及學術機構保持著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
煤制氣緩解空氣污染
面對嚴峻的空氣污染挑戰,重災區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紛紛宣布要淘汰燃煤發電,改用清潔能源天然氣。
但是事實上,我國天然氣資源并不豐富。人均天然氣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7%,每年需進口大量天然氣,面臨著“氣荒”。
10月22日,一份名為《中國的天然氣時代:能源發展的創新與變革》的報告在北京發布,其研究表示中國將引領全球未來的天然氣需求增長。
如果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所占的比例從2012年的4%增長到2025年的8%,由此導致的煤炭消費減少可以在13年內節約5萬億元人民幣的環境成本。
因此,一方面為了滿足天然氣的需求,另一方面空氣污染亟待治理,因此在大氣“國十條”中提及“制定煤制天然氣發展規劃,在滿足最嚴格的環保要求和保障水資源供應的前提下,加快煤制天然氣產業化和規?;椒ァ?。
截至2013年9月,中國政府批準了18個大型煤制天然氣(SNG)廠,每年可轉化天然氣751億立方米。
據了解,這18個SNG廠主要位于西部地區,其中7個位于內蒙古,9個位于新疆,1個位于山西,1個位于遼寧。
但是,發展煤制氣或讓中國面臨另外一個環境挑戰。
與水有關
“西部面臨的水資源壓力最大。發展此行業會對局部的水風險造成雪上加霜的影響”,溫華表示。
據了解,煤制天然氣是一個非常密集的用水過程,1噸煤制天然氣要消耗6噸水,是生產頁巖氣耗水量的50~100倍。
因此,企圖利用此種方法去控制東部城市空氣污染,可能會危及其他地區的供水。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提供的資料顯示,煤制天然氣在冷卻、生產及
凈化過程都離不開水。中國大部分計劃新建煤制天然氣站都地處干旱或半干旱地區,在滿負荷生產的情況下每年大約要消耗5億至7億立方米淡水,幾乎占2011年該地區工業用水總量的20%。
這些項目將嚴重加劇這些地區長期面臨的缺水問題。
以北京為例,根據一份與內蒙古政府簽署的備忘錄,北京將成為中國由SNG供電第一城市。
上述研究顯示,這意味著北京每年至少接收40億立方米的燃料,而這將消耗超過320億升淡水,這個量足以滿足100萬內蒙古人整個年度的用水需求。
權衡成本
另外,2013年10月,杜克大學研究員在學術期刊《能源政策》雜志上發表的文章指出,煤制氣的項目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燃煤高出36%-108%。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中國政府應該仔細權衡煤制天然氣對防治大氣污染的作用及其帶來的水資源和氣候變化成本。
由于水資源風險會影響煤制天然氣的生產,新建項目又會加劇水資源壓力較大地區的缺水局面,能源、環境部門必須和水利部門通力合作,共同決策,將水資源保護涵蓋在能源規劃之中。
溫華認為,為了確保未來的可持續發展,中國應優先發展環境風險較低的能源項目,特別是水資源和溫室氣體排放風險較少的項目。
國家發改委一位相關官員表示,煤制氣技術對水的消耗,國十條文件中有限定,不會以其他生態惡化來發展?!岸趸嫉呐欧牛覀円沧⒁獾竭@一問題,我們想法是用碳封存,但目前技術還尚待改進?!?/div>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